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

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

ID:38217440

大小:293.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9

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_第1页
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_第2页
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_第3页
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话文学刊2012年摹6期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O郁倩文(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农历七月七的晚上俗祢。七夕”,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与“七夕节1有关的牛郎{,c女侍说妇蔼皆知,并在此传说基础上衍生出了民问乞巧、七夕曝衣等民间习俗,和衍生的传说典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七夕风俗传说体系。历史上大量文人的诗词创作,涉及与七夕有关的民间传说和习俗。本文从古代诗歌中诗人的记录中找寻一些关于七夕酌节俗信怠.从而进一步丰富对“七夕”节的认识。【关键词]七夕;牛郎织女传说;乞巧;唐诗中图分类号:G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2

2、)06—0074—02一、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农历的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又称乞巧节,巧节会,双星节.少女节等,是我国女性所过的传统节日,近几年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诸如种种,都与牛郾织女的传说密切相关。七夕节的形成和织女、牵牛二星的传说有关。周人观测天象,发现银河(古称“天汉”)北滨的三颗星辰(西方称其天琴座d星),从早到晚变更位置有七次。运动的规律有些像织布的杼轴,因此人们便形象地称这三颗星为。织女”。而牵牛。则是与织女隔着天汉遥遥相望的一颗星(西方称其天鹰座d星>,‘大东>篇里有就对这两颗星钓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提高的同时,想象力也日益丰富,于是将人问生活投射到苍穹

3、天幕,渐渐地滋生了织女、牵牛的传说。织女、牵牛的传说起源很早,但是具体时代已无从考证。最早的记录此传说信息的是‘诗经·小雅r大东>:。维天有汉,篮亦有光。鲮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H【t

4、3m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当时的周王朝统治者徒居商位,无所事事。恰似织女星,虽有其名.织不了一匹布;对面的牛郎,徒具虚名,不事拉车。这里.虽然将织女,牵牛星拟人化并记录了二星的移动规律,但并无任何故事情节。织女、牵牛的传说故事至迟在战国末期、秦朝初年已广为流传,据云梦睡虎地发掘的秦简《日书》甲种第一五五简正记。娶妻”忌日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

5、果,三弃。”在另一简文中有这样的记录:“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由此可见织女和牵牛已经有了关系,。牛郎娶织女”的关系.牛郎织女钧传说已经成型并且已经流行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但始见于文献的,当在汉代。<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磐!女,天女孙也。¨【2瑚3说织女是天帝女.这是牛郎织女传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结构因子,这表明牛郎织女爱情纠葛的传说,至迟在战国中后期便已发生了关联了,正好和秦简‘日书)中的记载吻合。东汉时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更为完整,传播更为广泛,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轿毗’胂在这里说明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喜鹊为他妇

6、搭桥。东汉末<古诗十九苜)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檐去复凡许。盈盈一水圆。脉脓不锝语。州刮至此.牛郎织女传说的基本情节、原型框架已形成:第一,牛郎、织女是爱情关系;第二,天河相隔。第三,他们在七夕节相会。经过后世的不颤发展变化,牛郎织女的传说日蕴完整。并成为我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在唐朝,牛郎织女的传说完整形态及互为表里的七夕习俗,都发展得成熟而定形了,诗人杜甫在其诗作《七夕)的中就是很好的写照:。牵牛出河西,织女出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对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质疑。当然孤证难立,下面我们就以唐朝的诗歌来分析牛郎织女的

7、传说及其在当时流行的与民众生滔密切相关的一些七夕节俗。:、唐代诗歌中的七夕自汉以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已经深入人心,并日益为民间和文人所喜爱,七夕节中一项最重要的民俗内容就是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七夕成为诗人喜闻乐见的表现索材,诗歌成为记录七夕相关节俗的重要资料,而唐诗中关于七夕的记载尤其多,信息量犹大,从这些诗人中的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当年七夕的盛貌及其所含的民闻节俗的大量信息变化。在唐朝.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日益完整并且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不但遍及民同.磊且深人富嘱,成为诗人、词客多角度表现的题材。下面就以这些诗作为题材来看唐朝七夕节的民俗活动。第一。乞巧习俗的兴盛。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乞巧

8、括动是七夕节中最普遍的习俗,“乞巧”是向织交乞求一双巧手,[作者简介】部倩文,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民俗学。·~74-一万方数据文化视点郁倩文/从唐代诗歌看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俗以便能做出更好的手工活的意思。妇女们置办香案,供上瓜果,做些小物品比赛,进行各种乞巧活动,在南朝就有书面记载,南朝粱入宗懔撰的‘粥楚岁时记>中记载:。七月七B,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翁石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