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

ID:38249352

大小:188.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前沿》2009年第5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3刘永涛(河南工程学院郑州451191)[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加快失落的背景下,民众的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民间力量的热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觉引导机制[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9]5—0082—04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当今时文化遗产意识的提升。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当前,全国性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作正在全

2、面地、大张旗鼓地开展。人们频频关注的此,怎样认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提升文化自觉意是遗产的调查、分类、申报重点项目、扶持政策、识,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资金分配以及尝试以产业化的形式来推进部分群众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自觉喜爱的项目。但是,从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国内外面对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和保护情况来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民间自觉”过程,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思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作用。一方面,非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据点是乡村,广大底层群众以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3、安居乐业为其追求目标,以其质朴无华显出真实自“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然的风貌,并以多姿而纯朴的民风民俗所体现的融[1]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这个“文化自融乡情来安慰人生,滋养、孕育并不断丰富着非物觉”核心指向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历史定位和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中华五千是由民间艺人来实现,在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他年文明沃土中滋生繁衍的本土文化,是人民智慧的们视民间艺人为国宝,将其供奉为大师,把他们看结晶,它延续古今,传播中外,其涉及的民生、民成是民族智慧的化身,民族精神的象征,民族感情俗、民

4、习、民艺等文化形态,启示着民族文化艺术的所在。因此,广大底层群众和技艺传承人的文化的发展脉络,蕴涵着民族情怀和质朴豁达的审美观自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型力量,这种念。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必然要求保护非物质滋生、发展于民间的文化自觉可以称之为“民间3基金项目:该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自觉及引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B088)。[作者简介]刘永涛(1977-),河南杞县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博士,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民间艺术。·82·文化自觉”。和精神情感的盛大节日,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自从提出保护非物

5、质文化遗产的意向和启动向到一定促进作用。因庙会而起的河南浚县泥咕咕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遗产名录以来,在一业,黎阳镇的杨王己屯村,曾经全村无论男女老少部分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中的“文化自觉”意识,在泥塑上都有一手绝活,一度出现过“每年两次已大为提升。但这项涉及全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行庙会就可养活一家人”的盛况。少林功夫已使河动,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民间的“文化自觉”南登封演变为一个充满现代色彩、接纳普通百姓的意识还相当薄弱。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性破坏”市场化习武基地,有83家武术馆校,常年在校学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反映了两个矛盾和悖论,必须员多达5万人左右,各武术馆校均为

6、社会力量办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解决。一是政府主导和开发性破学。河南宝丰县拥有魔术、歌舞、武术等各种民间坏的矛盾,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强势开发下的不断表演团体1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民间职式微和社区群众兴趣逐渐丧失的矛盾。广大民众保业艺术团体比较集中的赵庄乡周营村,372户人家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未被真正唤起。为此,我就有116个表演团体,60%以上的男女青年都有登们需要认真思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政台表演的一技之长。目前,在全县800多家艺术表府和底层群众究竟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分别扮演什演团体中,有100家左右的优秀团体,年收入达么样的角色?100万元以上;年收

7、入10万元以上的团体占总团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自觉实践及体数的65%,魔术成为脱贫致富的门路。动因2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自觉的动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性表达了本地域、本一是乡村文化庆典的巨大影响力。“民族文化民族的纯真感情,这些反映和美化自己生活的民间应该而且必须在社会生活层面有所表现,才能成为[2]文化,经过历代相传,集中了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民族的生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种习俗的力创造,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承与保护非物质量,成为当地民众自觉的文化仪式和庆典,大家共文化遗产不仅意味着民间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