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

ID:38255878

大小:1.37 MB

页数:116页

时间:2019-06-06

上传者:U-3730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_第1页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_第2页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_第3页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_第4页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1-1册次二教学内容上下(位置)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A:出示课本主题图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C:再观察火车的位置:说“火车在上面”对吗?“火车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火车的位置呢?116 教学过程设计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火车的上下位置也不同。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铅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1、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1-2册次二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2、老师出示主题图:上车图(学生看看图观察乘车人的位置)问: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3、看书:第2页,让学生看图填空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116 教学过程设计(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2、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生:前师:背对的方向则是————生:后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家庭游戏、知识巩固(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1-3册次二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1、感知左手和右手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学生自由发言)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4、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116 教学过程设计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1、摆一摆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投影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2、数一数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填空题)从右数橡皮是第--------个从左数橡皮是第--------个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3、说一说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4、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1想一想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116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问:相邻是什么意思?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2、走路靠右的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3、摆一摆老师说,学生摆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二、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1-4册次二教学内容位置(第5页)课型阅读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1、谈话引入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1、找座位游戏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学生按卡找座位2、介绍方法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116 教学过程设计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板书课题:位置3、介绍新位置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4、点名游戏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第6组第3个站起来!第2组第1个拍拍手!****在哪里?第3组第4个是谁?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小组汇报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三、练习反馈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1)挂图出示第8页的第4题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116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1、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1)情景导入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2)全班交流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2、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1册次二教学内容十几减9教科书P10——12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复习旧知1.拍手游戏:10的组成。2.猜数:两个数凑十的时候,我们看到9,想到几?看到8,想到几?看到7,想到几?看到6,想到几?看到5,想到几?3.复习十几的组成。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最快。17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二、设难置疑,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1.引出课题。(1)出示新年游园会的活动。(2)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A.有套圈:本来有16个圈,小朋友套中9个,有几个没有套中?B.有买气球: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被小朋友买走了9个,还剩多少个?C.有猜谜:原来有14个谜语,猜中了9个,那有多少个没猜中?(3)谁能解答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6-9=715-9=6 14-9=5)116 (4)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板书课题。)2.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探索。(1)分组探究。这三道算式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们四人小组任选一道来研究一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助研究。A.数数法:1、2、3、4、5,套中5个;B.想加法:5+9=14,所以14-9=5;C.倒数法:13、12、11、………5,套中5个;D.10-9=1 1+4=5;E.14-4=10 10-5=5;F.9-4=510-5=5…………(2)汇报探索成果。A.哪个组能第一个派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组算哪道题,怎么算的?B.有不同的方法吗?C.小朋友真是棒极了,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想想你喜欢哪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3)强化算法。A.十几减九的算式除了这几道,你知道还有哪些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B.你会算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并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算法。C.你算哪道?怎么算的?三、巩固应用1.看图计算(P12)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2.圈一圈,算一算(P13)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116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1)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生1:13-9生2:4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九,你发现十几减九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2册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13——14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基本练习1.听算 13-9 17-9 12-9 15-918-914-9(1)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2)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写算式◎◎◎◎◎  ◎◎◎(2)反馈板书9+6=156+9=1515-6=915-9=63.算一算(1)看图计算P13第1、2题(2)第14页的第5题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计算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利用数字转盘,随意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116 二、提高练习1.根据图意列式(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2)再指名说图意(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第3题)(1)提出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2)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3)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3.看谁又对又快独立完成书中第14页的第7题4.15-9=5+()14-9=4+()17-9=7+()11-9=1+()18-9=8+()16-9=6+()13-9=3+()12-8=2+()三、课堂小结这节课小朋友觉得自己学得怎样?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3册次二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科书P10——14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基本练习.1.口算 14+312-9 13-9 15-9 9+46+9 18-916-97+98+910-95+9学生独立计算,看谁有对有快,全班进行反馈表扬。2.抢答3.看图填数9+□=□□+□=□17-□=□□-□=□二、综合练习1.在○里填上>、<或=。17-8○77+9○1715-9○69+9○199+8○1513-9○317-9○1011-9○3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116 树上原来有()只小鸟,飞走了()只,还剩()只。□○□=□(只)吃了9个有15个苹果,吃掉了9个还剩()个。□○□=□(个)三、拓展练习1.用5、6、7、8、9、10、14、15、16、17、18、19九个数,使下列等式成立。□-□=□-□=□-□=□-□=□-□=□-□=92.有7个桃子,小丽拿走了能组成加法算式的3个,小明拿走了能组成减法算式的3个,还剩哪一个?759611816请你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圈出哪个是多余的桃子。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4册次二教学内容十几减几教科书P15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课件出示)星期天花猫西西和白猫菲菲从美丽的五彩池里钓回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了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的玩耍,它们高兴极了。西西说:“瞧,我钓的鱼多!”菲菲抢着说:“不!是我钓的鱼多!”它俩越争越厉害,西西哥哥说:“这里共有13条金鱼,我钓的是8条花金鱼,你钓了几条黑金鱼?看看吧!”可是金鱼游得太快,菲菲眼都数花了,也没有数出来。它无奈的说:“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知识帮帮我吧!”二、探索新知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8=5(条)。你是怎么计算出13-8的?能给菲菲讲一讲吗?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内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帮菲菲想的方法最多。2.交流汇报算法。可能有:A.10-8=2,2+3=5;B.8+5=13,13-8=5;C.13-3=10,10-5=5;D.13分成10和3,3-8差5个不够减,10-5=5。……3.尝试运用,多种择优。菲菲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方法,解决了西西哥哥的问题,高兴坏了。它灵机一动,决定考考西西哥哥:“有13条金鱼,我钓了5条黑的,有本事算一算你钓了几条花金鱼?”116 谁知西西哥哥马上计算出13-5=8。同学们能猜猜,它用哪种方法算的这么快呢!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除了类似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8+5=13 13-5=8 13-8=5(教师补充板书。)4.小结同学们用以上几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计算时你要向西西哥哥学习,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三、练习巩固,解决问题小朋友们,愿意与西西和菲菲一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1.看图列式,说算法。P16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2.动脑筋计算。(1)6+5= 7+8= 8+4=11-6=15-8=12-4=学生做完后,提问:“做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2)8+□=11  8+□=16  6+□=15 11-3=□  16-8=□  15-6=□学生做完后,提问:“你发现什么了吗?”3.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三的第2题。)(1)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信息和符合信息,鼓励学生完整的叙述图意。(2)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在()里填正确的数。11-8=1+()15-8=5+()12-7=2+()14-6=4+()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5册次二教学内容练习三(1)教科书P16、17的第3—8题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2.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基础练习1.听算15-712-4 11-214-8 15-98+9  13-6 14-512-312-7 17-8 16-9  (1)听算,并指名板演(2)集体校正,并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2.书中第16页的第3题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集体订正)二、提高练习1.游戏找座位(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应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学生活动)(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那你们想不想也给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116 2.看谁又对又快(书中第17页的第7题)14-7+511+4-817-8-712-6+89+5+613-4+93.找朋友(书中第17页的第8题)看那个小朋友眼睛最亮,能正确的为小动物们找到最喜欢吃的东西。4.独立练习书中第17页的第6题,连线。5.在( )里填上正确的数,使等号两边的得数相等.  3+2+7=6+( ) 7+7-5=8-( )三、全课小结: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6册次二教学内容练习三(2)教科书P16、17的第9——13题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让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基本练习1.听算14-812-5 13-6 13-8  14-912-4 15-9 14-8  11-8  15-8 (1)听算,并指名板演(2)集体校正,并说一说: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3)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2.计算比赛、看谁又对又快 (P18、12)11-614-613-713-812-912-513-417-912-811-9二、变式练习1.计算 (P18、9)(1)指导学生看题(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2.比较大小  (P18、10)(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三、解决问题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116 (2)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3)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4)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5)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2.小猴图(P18、13)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5+8=137+6=1313-5=813-7=613-8=5 13-6=7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小朋友都非常能干,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更爱思考,个个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7册次二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科书P15——18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同题型的题目。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基本练习1.口算12-313-914-816-718-913-415-68+717-814-514-99+412-913-515-81.看图填空(1)4+8=□7+6=□8+4=□□+□=□12-□=□□-□=□12-□=□□-□=□1.计算下列各组题11()11()12()12()13-8=()13-7=()14()14()15()15()116 2.在○里填上“>”“<”或“=”13-6○615-3○914-3○13-412-4○817-8○715-8○15-718-8○1011-2○813-6○15-9(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3.()里最大能填几13>6+()()+5<1115-()<814>7+()9>()-319-()<1013>9+()14<()+517>18-()(1)一共有12只青蛙,池塘里有4只,岸上有几只?□○□=□(只)岸上有8只,池塘里有几只?□○□=□(只)2)每人画17张画。我画了9张,还要我还要画8张你猜画()张。我画()张□○□=□(张)□○□=□(张)2.请你找出每列数的规律,并按规律接着往下填数116 (1)1、3、5、7、()、()(2)1、10、2、9、3、8、4、()、()(3)1、2、3、5、8、()、()(4)2、11、2、10、2、9、2、()、()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8册次二教学内容用数学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问学生:“你提的数学问题想请谁来回答?”(让学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1)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边说边演示主题图。)(2)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有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3)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4)小组合作提问题。(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5)小组汇报,提问并解答问题。(引导学生116 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A.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B.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C.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6)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2.创设情境,自主练习,巩固所学。(1)小朋友们做完游戏后,准备去参观动物园,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呢?看,动物园到了!(边说边演示“做一做”的插图。)(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有小鸟、小鹿和小鱼。(3)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4)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C.还有几条小鱼?D.飞走了几只小鸟?E.跑了几只小鹿?F.游走了几条小鱼(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三、知识应用 体验成功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116 四、课堂总结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2.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1.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9册次二教学内容练习课教科书P21——22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听算15-6 16-9 13-4 12-8   11-7  15-7   12-5 16-8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二、基本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P21:3)12-3=7+9=14-8=12-9=8+6=13-7=15-6=14-6=17-8=11-6=12-5=16-9=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集体订正)2.找朋友(P22:5) 7+81215-758+41313-569+81512-676+71715-881.比较大小(P22:6)12-4○415-7○816-8○913-7○711-3○314-9○5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三、用数学1.列式计算(P21:1、2)先让学生看图,你能发现什么?再出示问题,116 让学生进行列式计算。2.出示第P22页第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3.出示第22页第7题的图由学生小组合作看图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黄鸭比灰鸭多多少只?,要增加几只灰鸭就与黄鸭同样多呢……)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10册次二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基本训练听算15-914-616-713-913-717-816-912-911-818-97+915-7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复习整理1.找规律,填表。(1)出示下表。11-911-811-711-611-411-212-912-812-612-512-313-813-713-513-414-914-714-614-515-915-815-715-616-916-817-818-9116 (2)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如第一列第3格为什么填13-9?因为上面是11-9、12-9,所以下面应该是13-9。)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说出竖看每一列得数的规律,再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差会从小到大依次增加1,从而让学生发现每一列的减数都相同,被减数从上至下一个比一个大1,所以差也依次增加1。三、组织练习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P24:1)(1)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2.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3.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四、课堂独立练习1.第24页的第2题。2.第24页的第3题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11册次二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听算14-813-712-615-79+811-614-614-816-718-9(全班齐练,集体订正)反馈: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因为8+6=14所以14-8=6;14-4=10,10-4=6,所以14-8=6;……)二、用数学1.出示P24:4(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2.出示P25:6(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三、观察与思考1.独立完成P25:5(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116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三者间的联系)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原有出租还剩大客车12辆4辆辆面包车15辆8辆辆小轿车18辆9辆辆么?(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2)海洋小学一年级二班每组学生情况。总人数男生女生第一小组11人6人□人第二小组12人□人8人第三小组□人4人6人第四小组13人□人7人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2-12册次二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三)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基本训练1.听算13-818-713-715-814-612-814-89+815-714-911-217-92.把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得数填在()内2934186543.差是8的算式你能写出几个□-□=□-□=□-□=□-□=□-□=……=8二、综合练习1.比一比,看谁又对又快16-8-3=11-5+7=5+4+6=12+8-7=9+3-6=5+9-8=15-8+5=8+7-9=2.看图列式.(1)P26(9)(11)(2)补充116  有12只小鸭,上岸4只,河里还有几只?□○□=□(只)以上先由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讲评,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3.看图提问题,并列式计算。(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小组互说,然后全班说。(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3)还有其它的想法吗?三、拓展练习1.有19个大人要去机场乘飞机,有两种车子,一种是面包车,每辆可乘8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可乘3人,要把这19个大人送到机场,可以怎样派车?那种派车方案比较合理?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进行解答。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12-4=16-(  ) 7+5=8+(  ) (  )+5=9+24+4=(  )-6  ( )-7=9-212-(  )=13-(  )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3-1册次二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在观察和对比中使学生体会和认识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4、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认一认、说一说1、谈话引入(出示一个做好的风车)问: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出示正方形: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我们学习过了。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比赛,看谁说得又对又快。(出示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二、观察与猜想(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挂图)1、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比一比长方形的对边,再比一比正方形的四条边,你发现了什么?生: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2、师: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呢?你有什么办法?(学生独立思考再汇报自己的想法)三、小组合作验证116 教学过程设计师:现在请小朋友分别拿出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自己可以想一想、折一折,做好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边展示边发言,师及时引导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摆一摆、说一说1、取出两张长方形纸、四个小正方形、12根小棒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有哪些材料?你能用这些材料拼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看看哪一组的方法多?2、(小组合作摆图形,师巡视)五、教学效果评测1、师:请小朋友拿出圆形纸片,你能用这个圆形纸片剪出一个正方形吗?2、请生自己先思考,再动手实践。3、请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六、练习1、下面哪三个图形可以拼成?2、数一数()个△()个□()个3、用4个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图形,如小船、花朵,请你来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哪些图形?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教学反思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3-2册次二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二)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分这两种图形。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4、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认一认、说一说(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1、请一名学生分一分: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2、请生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它的左面、右面和上面又是什么形状?正方体呢?二、拼组立体图形1、老师用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请小朋友自己来拼一拼后告诉老师。2、请小朋友试一试:哪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现在请小朋友拿四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师及时表扬拼出长方体或正方系体的小朋友)4、小组合作,用长方体积木能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小组汇报)5、小组继续合作,用长方体、正方体积木一起拼,又能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三、卷纸筒1、师:谁有办法将长方形的纸变成圆柱体吗?(生操作汇报)2、师:我现在要将这个圆柱变回刚才的长116 教学过程设计方形该怎么办呢?(剪开)3、剪的时候应该怎么剪呢?(剪之前,可以把圆柱的一边压扁,然后沿着折痕剪就不会剪歪了)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29页第3题师:请小朋友数一数这三个图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看谁数的又对又快。2、完成教科书第4题师: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下面、左面、和后面的三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吗?那该怎么办?生:我们看不见这三个面,但它们对面相等,只要看能看到的三个面就可以了。3、完成教科书第5题师:这堵墙破了一个洞,工人叔叔想请小朋友算一算,把这堵墙补回去需要几块砖?提示:可以比一比第一行和第几行相同?第二行和哪几行相同?可以自己在书上画一画。4、完成教科书30页第6题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觉得这些序号怎么排列才能拼出美丽的小熊猫呢?(1)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再汇报(2)生先独立完成再订正5、教科书第七题(1)标有数字的展开图(2)演示把展开图合成正方体(3)根据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4-1册次二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情境引入1.显示百羊图。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为什么?2.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数数方法。师:同学们估计数量挺准的。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2.比一比,哪一种数法最好?用最好的办法再数主题图中的小羊数量。3.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4.学生汇报。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116 教学过程设计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练习。做教材第36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数数。师: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学生找出多种数法。)3.数一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a.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师:39根小棒,再添一根就是多少根?(40)又得到一个十,下一个数就是40了,接着数41,42。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样做?(引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起。)师:39,40,数到这儿又增加了一个十,要特别注意,那么49的后一个数是几?59呢?79呢?99呢?师:对了,99接着数就到100了,就有10个十了。b.练习。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练习3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三、巩固与发展1.猜数游戏。两个人说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位所猜数与说定的数比较是大了,小了,还是接近了……四、小结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4-2册次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读、写任意两位数和100.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任意两位数的读、写法.教学难点: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复习铺垫1、数小棒.由1根到10根,然后再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说明一个十。2、十个一是一个( )。二十三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二、学习新知1.教学数位(第三十五页例6)(1)启发学生1根1根数小棒,数到10根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数到10根是1捆小棒,也就是一个十。(2)教师说明:计数器上,从右边数,第一位叫个位,有几根小棒,就在计数器个位上拨几个珠表示几。(3)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十根就在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出示计数器.在计数器下写上10,读“十”.计数器十位上有几个珠,就是几十个. 使学生明确:1捆小棒,用一个珠表示,是一个十.(4)指导学生操作.  有一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怎样读?  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明确:在十位上拨1个珠,读作“十”.(5)指导学生摆2捆、3捆……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怎样读?(6)指导学生摆小棒:1捆1根、2捆1根、3捆1根、4捆3根,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116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拨珠后,出示11、21、31、43,启发学生试读。  指名学生读数。(7)把小棒、计数器去掉,读数11、21、31、43。(8)指导学生学习,“做一做”第1题,互相认读.2.教学例4(第三十四页)(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会读数了,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读数的?  使学生明确:从左往右读;  先读十位,再读个位;  从高位读起.  怎样写数呢?(2)出示例4图  ①引导学生读数:十位上有2个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有4个珠,表示4个一.合起来读作三十四.  ②十位上有2个珠,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写“2”.  个位上有4个珠,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写“4”.  合起来写作:24.  ③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3)出示第三十四页例5图画,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书上填写.(4)订正,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使学生明确:从高位写起。  教师将写得准确、整洁的同学的答案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5)“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教学反思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4-3册次教学内容100以内数比较大小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3、能正确地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116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铺垫1、口算:  14-8= 15-7= 9+4=  12-7=  8+9=  7+5= 13-6=  11-3=2、填空。(1)3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2)25里有(   )个十和(   )个一。(3)(   )个十和(   )个一组成23。(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3、在○里填上“>”、“<”或“=”  14○14 18○15  19○20 9○13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7.(1)填表:  指导学生打开教科书第38页看例7,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教师巡视,个别辅导.(2)分组讨论.你从表里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学生小组内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有序地观察.如:横看、竖看、斜看等.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排列规律。(3)看数目表找数.  ①第3行第9个数是多少?第8行第5个数呢?你发现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第6行第3个数是多少?第7行第3个数呢?116 教学过程设计②5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你发现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64和66中间的数是多少?这三个数有什么关系?③同桌互相提问2、教学例8.(1)教学例8左题.  ①指名学生表述图意.    板书:39 45  ②讨论:39和45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已经有了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说出:39是由3个十和9个一组成,45是4个十和5个一组成,所以39<45;或者根据数数时45在39后面,所以39<45.板书:“<”  ③填空:38○35    49○46    86○89(2)教学例8右题.  ①出示计数器比较,同桌互相说说计数器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数各是多少,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汇报结果,指名板演.(3)总结.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先看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不相同,那么谁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这时,谁大,这个数就大.如果个位上的数也相同,这两个数就相等.4.完成教科书第39页“做一做”.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4-4册次教学内容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法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旧知复习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二、学习新知1.教师创设情境,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喝酸奶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课件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课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课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2.解决30+2。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解决32-2。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多少瓶?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4.解决2+30。教师板书:2+30=116 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4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三、实践操作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a.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先摆5捆,再摆6根。◆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b.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先摆8根,再摆2捆。◆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教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a.教师和3名学生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式的卡片排列于黑板上,教师做扮演熊妈妈(做裁判),其余三名学生每人每次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的为优胜者。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到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四、小结教学反思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4-5册次教学内容摆一摆、想一想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复习铺垫1.数位顺序。师:首先,老师提一个问题,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2.用计数器拨数。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师:刚才小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二、探求新知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1.用2个圆片摆数。116 教学过程设计在数位表上摆一位数和两位数,用2个圆片看能摆哪几个数?摆好的同学,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摆的?要说清楚,你把圆片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从刚才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明。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师: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的数”。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师:注意: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教师巡视。)4.学生汇报。5.勇于想象,探索规律。师: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汇报。三、寻找规律,归纳整理师:大家都摆完了吗?一齐看黑板,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教学反思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5_-1册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将对人民币的识别作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2.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二、识别人民币1.整体感知。(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2.特征辨认。(1)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2)(拿出装着真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1元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3)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可能是1角、1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4)对,有“壹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116 教学过程设计(5)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6)这一张呢?(举起新版50元币。)(有毛主席的就有50元)(教师注意纠正。)(举起新版10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50元吗?(不是,是100元,因为它是红色的,最大,写着“壹佰”……)(8)对了,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例币小结每一种方法。)3.认识其他的人民币。(1)小组认识活动。真是聪明的小朋友,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首先请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倾听,调控活动方法,赞扬鼓励。(2)抢答方式小组汇报。抢答反馈小组活动的学习效果。(3)看,有一只不服气的跳跳熊要考考你们了。跳跳熊跳到哪张人民币旁边,就请你快快说出它的面值是多少,看谁答的又对又快!课件演示跳跳熊,学生抢答。4.元、角、分的进率。(1)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有不同的面值。而且,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还有一些有趣的关系。(2)(举起1元纸币)看,这是──(3)你能拿出和我一样多的人民币吗?A.一个1元的硬币。B.一个1元的纸币。C.两张5角的(纸币硬币)。为什么两张5角和1116 元一样多呢?D.10个1角的。为什么10个1角和1元一样多呢?可见,1元就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4)想一想:A.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B.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5)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总结出1角=10分三、应用实践1.小组购物活动。(1)同学们个个都很能干,知道人民币的好多知识,也特别聪明。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商店玩一玩好吗?(2)开商店都需要什么呢?(3)这些商品谁来卖呢?我们需要售货员,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当售货员。选出的售货员站起来。售货员们要注意,听清楚你的顾客买什么东西,他付的钱够不够。(4)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地去买,还有,你们每人只有1元钱。(5)请小组长打开信封,发给每个顾客一元钱,再把剩下的零钱给售货员。学生活动,教师行间观察、倾听、指导。2.汇报。(1)谁来告诉大家,你的1元钱买了什么?(2)一元钱可以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不能小看这1元钱!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玩的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回家以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5_-2册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116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聪聪、明明,他们俩今天也来了,他们有一些问题想问问大家。(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3)1元=(  )角  1角=(  )分(4)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情景对话(出示课件)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干吗去啊?明明:我去买空尺子,我拿了12个一角。聪聪:拿那么多,要是丢一个,怎么办啊?明明:那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吗?(2)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去换钱)那该怎样换呢?(3)学生讨论。A.可以换两张5角,一张两角B.可以用10个一角换1张1元,2个1角换1张2角。116 小结:12角=1元2角2.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出示课件)3元8角=(  )角26角=(  )元(  )角……你是怎么想的?3.教学例6(1)现在,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小卖部。(课件出示)(尺子:1.20元)(2)这1.20元是多少呢?明明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谁来帮帮他?学生讨论:1.20元就是1元2角(3)对了,我们看1.20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3)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课件出示)本子 0.50元  8角墨水 3.00元  1元2角书包 35.90元 9角尺子 1.20元  5角橡皮 0.90元  3元铅笔 0.80元  35元9角4.教学例7(1)你们看,聪聪也来了。(课件录音)聪聪:“听说有一些小朋友上不起学,我就拿着我的零花钱也来买一些文具,送给他们。”买一枝铅笔和一本本子用多少钱?一把尺子和一块橡皮呢?小朋友,你们会算吗?116 (2)谁来计算一下?8角+5角=13角=1元3角1元2角+9角=21角=2元1角(3)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4)为什么把20角换成2元?(5)(课件录音)聪聪:我用10元去买墨水,该怎样呢?10-3=7元三、巩固应用第51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课件)小朋友们,今天我跟你们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可真棒!小朋友们再见!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5_-3册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1)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2)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2.同桌交流3.谁来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乒乓球拍的价钱是8元,足球的价钱是15元,花皮球的价钱是6元,小熊的价钱是20角,飞机的价钱是40元,机器人的价钱是45元。)4.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5.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1)(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生读:我买一个足球。生读:我有10元钱,应找我…………116 教学过程设计(2)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6.我们看,小张站在旁边又在说什么呢?(1)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2)该如何列式呢?(3)“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7.课本第5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2元=20角 0.5元=5角20角—5角=15角=1元5角。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1.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小张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2.同桌开始交流。3.学生汇报。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1.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116 2.学生开展购物活动。3.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编号:5_-4册次二教学内容教科书P53——55课型新授首备教师李娇萍首备日期2006.1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1.说一说人民币有那些币值。2.按质地分为哪两类?3.口算。1元8角=()角12角=()元()角1元3角=()角15角=()元()角4.填一填。P53第1、2题(1)学生独立填写。(2)全班反馈交流。二、专项练习1.连一连。P53第3、4题(1)先说一说1.50元、3.50元、4.10元、0.80元分别是多少?(2)学生连线。2.估一估(1)教师出示茶杯、笔记本、钢笔让学生估计大约值多少元。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2)填写下面几种东西的价钱。P54第8题。3.看谁又对又快。P54第7、9题三、综合练习1.选一选、算一算116 教学过程设计1)出示P53第6题的图。2)由学生任意选择两种物品,并算一算一共要多少元?2)练习第5题2.第10题:(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角+5角=9角。(2)买上面3种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同一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列式计算?钱该怎么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角+5角+6角=15角=1元5角(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2元—1元5角=20角—15角=5角A.可以买()块这样的橡皮。B.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角。C.要买一把小刀,还差()角。(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3.独立练习。第11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有那些收获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1册次二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小朋友,数学小精灵今天有想考考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和小精灵挑战吗?1、投影出示口算3+25+44+23+64+42+64+35+26-27-38-54-15-39-46-37-1(1)指名答(2)开火车答2、回答下面问题(1)20里面有()个十;50里面有()个十(2)4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是()个一(3)3个十和5个十合起来是()个十;从9个十里面去掉5个十还剩()个十。二、创设情境、教学新课1、观察图画,提出问题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看,多美啊!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很多的花,还有山、树。师:如果我们学校也摆上鲜花,那该有多漂亮啊!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花,他们各有几种颜色?我们可以用这幅图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生: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列式?116 生答师板书:10+20师:这个算式可以怎么算呢?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最多生可能答:以十为单位点数、摆小棒、以十为计数单位计算等。2、整十数减整十数师:花农伯伯骑着三轮车要搬花了,他想请小朋友帮忙摆花盆。他说:我想搬走10盆紫花,小朋友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还有几盆紫花?算式:30-10=20小结:刚才我们学得都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今后小朋友在计算时,自己想到了哪些好办法,就用哪种办法好了。三、教学效果测评1、教科书第57页下面的做一做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2、练习十第1题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生可能答:一共有几瓶墨水?还有几瓶墨水?)1、练习十第2题(1)行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在口算时,为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大家照样算得很快。2、练习十的第3题请学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计算。3、练一练。30+40=20+50=70-30=50-40=60-20=10+80=40-30=30+30=四、提高练习。1、想一想: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10+30﹥()20+()﹤2525+()=25-()2、想一想,填一填。116 教学过程设计五、综合练习。1、直接写出得数。5+4=80+4=70-50=30+40+20=50+40=80+10=30+60=80-40-40=5-4=95-5=90-60=20+70-50=50-40=80-10=20+80=90-40+20=2、夺红旗。20+20+20+20+2020+30+30-40-401、在○里填上﹥、﹤或=30+20○5478○100-5010+60+10○8340+20○369○50-4090-20-40○204、括号里最小能填几?()-20﹥49()+5﹥84()+30﹥69()-6﹥79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15﹥10+()30﹥20+()69-()﹥5940+()﹤48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2册次二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型练习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在数学情境中的“用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基础练习。1、示口算卡片20+6080+1020+5030+4070-2060-3080-1090-602、练习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4+4+510-5-26-2-315-5-213-3+3师:你们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而且上学期还学了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的连加、连减吗?3、加减混合训练。5+2-38-5+37-3-26+3-550+20-3080-50+3070-30-2060+30-50二、探索新知。1、出示第5题“小猴分花生图”师:小猴子也给小朋友出了个题目,大家看看它们出了什么题目?2、互相交流,说出图意。(1)列出算式:还剩多少个花生?(2)汇报自己的计算方式并解答。三、情景模拟。1、投影出示第6题,师模仿售货员设置柜台,分别请生上台买东西。116 教学过程设计(1)说清自己要买的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钱后还要找回多少钱?(2)口头列式,并解答。(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挂图出示第7题师:小熊想要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心吗?3、算一算,练一练。(1)师出始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第8题。(2)再独立完成。4、投影出示第9题A、自己读一读,读懂题意。B、指明读,加深理解C、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5、投影出示第10题师:数一数,比一比,桃和梨谁的个数多?师: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师:想一想,从桃里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还有几个桃?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6、出示第11题师:从同学之间的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2)反馈: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3册次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联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3、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识1、听算5+205+4060+3030+6050+2030+6050+402、指名回答A、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B、6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二、创始情境,教学新课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今天我们要来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比比谁是最会动脑筋的孩子,好吗?2、新学期我们要发很多新书,谁愿意来帮老师发新书呀!其实,发书的时候也会用到数学知识哦!3、示主题图:首先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A、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B、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4、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吗?C、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116 5、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生说师板书:A.35B.35+30C.35+36、讨论35+30的计算方法:(1)数数法35、45、55、65一共有65本书。(2)摆小棒法:35根就是3捆多5根,再加上30根,就是6捆多5根,就是65根。计数器法:先拨出35,加上30就是在十位上再拨3,就是65。(3)数的组成法:把35分成30,30加30等于60,60加5等于65。小结: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但要注意: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相同单位的数相加。6、做一做。35+442+35+2135+4042+3050+21A、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B、口头举例考考个别同学。三、练习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完成练习十一的第一、二题。2、投影出示第3题情境图你能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吗?B、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C、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3、独立完成第4题,并校对。四、思考练习。1、找规律填数。(1)1,6,11,(),(),();116 教学过程设计(2)12,15,18,(),(),();(3)9,13,17,(),(),()。2、(不进位加法,)□里可以填几?45+□32+□4+□5+□2、书P66思考题。五、小结今天,我们从发新书中又学到了这么多新知识,是不是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们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学好数学!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4册次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算练习、复习旧知(1)8+57+860+205+74+940+3020+1440+1612+305+9+207+9+408+4+30(2)5+3=38这道题你是怎么算的?二、情境引入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参加过联欢会吗?告诉大家搞联欢会要准备很多东西,如:用很多气球装扮教室,还可以准备一些饮料、水果等我们班就选矿泉水吧。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1、试着一人分一瓶,看够不够;2、计算:24+9,看得数与全班人数是否同样多。师:那怎样计算24+9呢?想一想,在学习前面的加法时,我们是怎样弄清计算方法的?(摆小棒)师: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请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4根小棒,再拿出9根,怎样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24根小棒,先拿来6根是30根,30根再加上3根是33根;②先把4根和9根加起来是13根,20+13=33根;116 ③9加1根是10根,10根再加23根是33根;④21加9根是30根,30根再加3根是33根;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些摆法都使我们一眼看出是33根小棒。3、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摆法,和同桌说说怎样计算24+9?边汇报边板书:24+6=3030+3=334+9=1320+13=331+9=1023+10=3321+9=303+30=33师:计算24+9,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可真了不起!三、总结沟通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像24+9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怎样计算?A、先请生结合板书说一说。B、师小结:有的是先把第一个加数凑成整十数;有的是先把第二个加数凑成整十数;有的则是先把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吧!四、巩固练习1、完成62页做一做,指名报得数,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独立完成第4、6题,并说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3、开火车完成第5题4、投影出示第7题师:你能帮这两个小朋友解决问题吗?能说出你是怎么算的吗?5、先说出得数,再填在括号里(第8题)五、综合练习。1、填一填,算一算。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116 教学过程设计45+□=45+□=45+□=45+□=45+□=45+□=45+□=45+□=2、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填出最后一个算式吗?14+6=()69+8=()25+7=()58+7=()36+8=()47+6=()()+()=()()+()=()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5册次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练习)课型练习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迅速的进行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8~17题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基础练习1、开火车,说出结果23+775+98+2356+950+548+524+833+979+543+842+505+44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9+276+276+304+3214+654+59+3246+333+746+557+524+83、指名说说:4+32和9+32是怎样算的?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自主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A.口算,再填空。B.指名书出计算方法。C.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2、游戏——小小邮递员师: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对又快!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是先算出得数,再把信送到相同的信箱。116 教学过程设计3、练习十一第10题A.小组里互相说说结果。B.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C.集体订正。三、练习反馈(练习十一的第11——17题)1、出示挂图,看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2、先计算再比较大小。3、应用。第14、15、17题。4、独立完成第16题。四、提高练习。1、从2、3、5、7、8五个数字中挑三个组成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式,看谁写得多,算得对。2、双双比单单多6个橘子,双双只要给单单几个橘子,两人的橘子个数就同样多?3、三位小朋友在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的大小顺序,并填在括号里。(1)小方比小正大3岁;(2)小青比小方小2岁;(3)小青比小正大1岁。()﹥()﹥()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6册次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明白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减。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1、听算8-57-46-25-29-78-420-1040-2050-2080-3050+270+45+306+602、下面两道题怎样口算?34+5=()76-6=()A、请生发言,师板书口算过程。B、师说明:在口算加减发时,把其中的数想成几个十和几个一比较好算。二、创设购物情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1、师:小朋友们,你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谁能说一说你买过什么东西吗?谁能说说付钱时要注意什么?2、师:这节课,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买东西的知识,好不好?(出示主题图)让我们一起到娃娃商店去看看吧!你们看,娃娃商店里都有哪些东西?3、大家看,今天还有两个小朋友也来买东西,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出示两个小朋友对话)116 (1)小林:我有35元,买一个大象存钱罐,(问题暂不出式)根据小林说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元?(2)小芳: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洋娃娃,(问题暂不出示)根据小芳说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差多少元?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这两个问题怎样列式?板书:35-235-20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同桌交流列式想法2、师:通过前面加法的学习,想一想,我们可以让谁来帮忙?——小棒四、合作探究算法1、现在同桌合作,各自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板书:A、5-2=330+3=33(先从5根小棒中拿去3根,剩下3根,再把3捆和3根合起来,就是33根。)B、30-20=1010+5=15(先从3捆中拿出一捆,去掉2根,还剩8根,8根加5根,是1捆零3根,再加上2捆,就是33根)2、以上的两种方法,你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五、总结师:这两个算式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35-2是先算几个一减几个一;35-20是先算几个十减几个十。那么,35-2和35-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116 教学过程设计六、练一练1、完成做一做第1题(68页)指名说说计算过程2、情境题:(1)熊猫奶奶要挖48个竹笋,已经挖了7个,还差多少个?(2)学习有老师64人,女老师有40人,男老师多少人?(3)王老师、金老师和一(2)班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43张票。一(2)班有多少个小朋友?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思考的?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7册次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语言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在日常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优选的数学意识。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铺垫口算12-5=15-7=13-4=18-9=10-6=16-9=11-2=14-8=17-9=20+3=30+5=7+80=1、(出示主题图)这节课,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买东西,好不好?让我们去娃娃商店看看有什么新玩具?2、大家猜,今天又有谁也来买东西?(小林和小芳)我们先来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1)小林: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电动车,,看到了他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还要再攒多少元?怎样列式?板书:36-8(2)那么,小芳又说了什么?你能帮帮他吗?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3、分析比较师:大家比一比,这道算式跟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减数的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怎么办?让我们又让小棒来帮忙吧!4、动手操作(1)请大家每人拿出36根小棒放好:左边3捆,右边6根。116 教学过程设计(2)摆一摆:要从这36根小棒中拿出8根,可以怎样拿?(3)师巡视并适时指导(4)指定学生口述动手操作过程三、抽象概括,理解算法1、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不摆小棒,又该怎样计算呢?2、试一试,计算:23-534-935-73、归纳概括,引导学生概括。师补充:两位数减一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先从被减数里去取出一个十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然后用十几去减减数,最后将得出的数加上剩下的几十就是所得的结果。四、练一练1、完成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2、填空:40-7=?想一想,0减7不够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想一想,□里应填什么数。64-4=□036-5=□177-6=□164-5=□936-8=□876-9=□74、在□里填数。42-5=44-□35-7=31-□84-8=□-656-9=□-55、讨论:□里可以填几?(1)不退位减法:4□-634-□(2)退位减法:4□-634-□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8册次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型练习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教学难点:正确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32-546-929-862-4050-645-3024-591-7二、巩固练习,加深练习。1、创设情境:大象、小猴、和小狗熊到大森林里采苹果,不能摘别人的苹果,请小朋友来帮助。让学生分角色计算。2、完成第10题。师:计算是否正确,可以怎样检查?3、完成第11题。师: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4、引导完成第13题(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2)原来湖边有多少只船?划走了几只?(3)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三、练习反馈1、完成第12题。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7=514-6=813-9=432-7=54-6=23-9=82-7=74-6=63-9=3、在空格里填数。●3445383792▲791049●-▲116 教学过程设计4、思考题:小红参加数学比赛,和参加比赛的每个人握一次手。小红一共握了39次手。参加数学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1)谁能帮小猪算?(先分组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请几个小朋友上台先表演握手的游戏。(3)联系刚才的表演,你知道参加数学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吗?(4)生活中还能碰到类似的问题吗?A、电影院里椅子的扶手很有规律,每2把椅子之间有一个扶手。想一想:3把椅子之间共有几个扶手?5把呢?10把呢?B、2根绳子接成1根,要打1个结。打了3个结,是几根绳子接成1根?打了4个、5个结呢?四、拓展性练习1、商店有54台电脑,卖了10台,又进9台。A.估计一下现在的电脑比原来的多还是少?B.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2、想一想,比一比。如果A-30=B-40,想一想:A○B;如果70-A=80-B,想一想:A○B。五、全课总结。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9册次二教学内容作业评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用减法计算的道理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含义。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以及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谁与谁比、怎样比的道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13-713-615-1026-2012-916-743-2062-2043-252-402、比多少(1)(2)(3)(4)比多()个比多()个比多2个,还可以怎么说?3、动手摆请在桌上第一排摆5个圆,第二排摆6个圆。第二排比第一排怎么样?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师:生活中经常遇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较大的数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较116 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部分。二、探求新知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一)投影出示例31、引出问题。(1)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小雪得了几朵花?小磊得了几朵花?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小雪和小磊一共得多少朵小红花?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小红花?小磊比小华少几朵小红花?)(3)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决?哪些你还有困难?2、探究问题,动手操作第一行摆:第二行摆:(学生摆的时候,师在黑板上画)(1)观察摆好的和,你发现了什么?(比多)请和同桌指一指多的部分,并用小棒把多的部分隔开。(2)看着多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3)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理解: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形一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4)怎样列式解答呢?板书:12-8=4(朵)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减法算呢?明确:12表示小雪得的朵数,8表示小雪和小磊同样多的朵数,4表示小雪比小磊多得的朵数。(5)从这道题的解答,你懂得了什么?(二)教学例4师: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小红花,还可以怎么问?生: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小红花?116 教学过程设计师:怎样列式?板书:12-8=4(朵)三、练习反馈1、教材72页“做一做”师: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呢?生说师板书:25-20=5(个)师:为什么用减法呢?生:从右边的松果里去掉和左边同样多的部分20个,剩下的就是多的个数。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73页的“做一做”3、填空。例:红花比黄花多几朵?红花与黄花比,红花多黄花少。(1)语文书比数学书少?与比,多少。(2)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人?与比,多少。四、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就要从大数里面去掉和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或少的部分。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10册次二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练习)课型练习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2、使学生体验身边的数学,初步培养分析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巩固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解题思路。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算理。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练习。1、口算32+446-102+8596-550+4045+3024-390+632-2051+92、口答(1)正方形比圆形多几个?圆形比正方形少几个?(2)语文书43本,数学书8本,要求: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3、列式计算。(1)14比5多多少?(2)60比50多多少?(3)20比98少多少?(4)77和7相差多少?二、教学效果检测1、练习十三的第5题和第7题(1)师:先看第5题,根据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谁给大家说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你能解决这3个问题吗?师:比一比,看谁还能根据这张表提出问题?(2)再看第7题,你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3)反馈讨论。116 教学过程设计A、求小青比小明少擦多少张?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B、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C、为什么“小青比小明少擦多少张”与“小明比小青多擦多少张”的得数相等?2、出示第11题。引导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这些问题的?3、第8题师:小朋友们,小精灵给你们寄了一封信,看看里边装了什么?哦,原来是叫我们做游戏:请同学们根据卡片上的得数找朋友,准备,开始!4、第6题师:这些题是按什么顺序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做好后应该怎样检查呢?5、独立完成练习十三剩下的题目,并校对。三、提高练习。1、想一想:下面每个()里可以4什么数?40+50﹥()60+()﹤652、书P77思考题。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11册次二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课型复习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口算方法。2、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口算过程。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练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的内容,1、口算比赛。45-4=67-6=54+5=56+8+7=45-20=67-40=54+7=63-40-7=45-7=67-8=54+30=70+17-8=(1)你的计算有错误吗?是什么错误?(2)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何特点?12、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第1题,后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39+40,怎样算能很快算出得数?生:先算30+40=70,再算70+9=79;或直接在第一个加数的十位上加4得79。再说说36+7,97-60,65-7二、教学效果检测1、听算:25+40=45+9=63-6=37+2=55-30=64+7=88+5=66-40=2、判断:54-6=58()76+6=72()116 教学过程设计师:为什么会出错呢?怎样才能不出错、少出错呢?3、算一算,填一填。(练习十四第1、2题。)(1)全体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4、练习十四的第3题(1)学生口算各题的结果。(2)引导学生把口算的结果与另一个数比较。(3)填上“>”、“<”或“=”(4)在○里填上“>”、“<”或“=”A-10=B+10A○B20-A=B-20A○BA-30=B-30A○B5、完成练习十四的第4题。三、思考练习。把11、12、13、14、15、16、17、18、19、这九个数填入○里,使横行、竖行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等于45。○○○○○○○○○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6-12册次二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课型复习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求两数相差多少与求两数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的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揭示课题:昨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看大家是否都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二、整理知识1、看图填空:求()比()多多少求()比()少多少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都是把比较大的数分成两部分,从它里面减去与小数同样多的部分。2、填空:15只蝴蝶比8只蝴蝶多()只。8只蜻蜓比15只蝴蝶少()只。得出:两个问题虽说法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解答时都需要先找出较大的一个数,从里面去掉与小的数同样多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内容。三、复习旧知1、出示牛、羊产奶的情景图(第2题)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116 ②说一说为什么前两个问题用减法计算?2、独立完成80页的第7题①自己看图提出数学问题②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③汇报自己提出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四、练习反馈1、练习十四的到8题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柏树棵数46402720(1)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什么?(2)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3)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4)独立解答。2、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80页第5题)3、学校买了一些花,菊花月季梅花盆数503035(1)你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2)你能提出3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吗?五、综合练习。1、看图想想填填。8个(1)桃多□个橘子11个□○□=□()比()多()个()比()多()个□○□=□116 教学过程设计10只(2)鸡多□个鸭13只□○□=□()比()多()只()比()多()只2、括号里最小能填几?()-10﹥25()+5﹥20()-6﹥72()+9﹥35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65﹥10+()30-()﹥1050-()﹥4280﹥77+()1、思考题。书P78六、课后总结。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7-1册次教学内容认识时间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明确时、分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2.逐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3.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尝试、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来见一位老朋友,还认识它吗?它能帮我们干什么?(出示模型)谁认识这个时刻?(拨出7时)为什么说它是7时呢?每天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3.再看这个时刻。(出示6时半)师:谁认识这个时刻?为什么说它是6时半呢?每天这个时刻你又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上课吗?二、新授1.认识几时多。教师从9时整拨到9∶20引出9时多。时针超过了9还没到10就是9时多。这是老师最喜欢的时刻,你们知道是几时多吗?(11时多)你们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几时多吗?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2.认识时分。同学们现在知道小朋友是几时多上课的吗?为什么是8时多呢?那么小朋友是8时多多少分来上课的呢?时针超过了8还没到9就是8时多。(8时15分)这个时刻为什么是8时15分呢?3.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想好后再在小组里说一说。116 教学过程设计我们一起来交流,哪一个组先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分呢?走到2呢?走到3呢?那分针从刻度3走到刻度4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分?现在这个时刻是多少?从几走到几还是5分?4.巩固练习。5.认识时分的关系。在表里还有个小秘密,谁观察的仔细,谁就能发现?教师演示从12时到1时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分针走一个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他们是同时走,同时停的,即时间相等。三、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7-2册次教学内容实践活动小小商店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引入1.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2.这些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我们给它们分分类。二、新授活动准备1.请读一读物品标签上的价格,看看你喜欢的商品是多少钱?2.你要买什么商品?3.应该去哪个柜台购买了?活动示范1.教师问顾客:你喜欢什么商品?准备去哪个柜台购买?(买什么。)2.你喜欢的商品标价是多少钱?(读价格。)3.你手里有多少钱?怎样付款?(算付款。)4.教师问售货员:顾客拿出了多少钱?他要买的商品是多少钱?(读价格。)5.你要找多少零钱给他?(算找零。)教师请其他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商品买卖,在买卖过程中有什么步骤。开始活动1.活动要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2.卖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同学要检查废品回收员有没有算错一共应该付多少钱。3.售货员要看清顾客付款对不对。4.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合伙购买。116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汇报活动结束后,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汇报。1.你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2.大家讨论一下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呢?3.抽取几名顾客进行汇报。a.你原来有多少钱?b.买了哪些东西?c.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d.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等于剩下的钱数吗?4.抽取几名售货员汇报结果。a.一共卖出多少东西?b.收入多少钱?5.请废品回收员汇报。a.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付出多少钱。b.付出的钱等于所回收物品的价钱吗?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活动讨论1.把你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互相听听大家的购物过程。2.购买相同价钱的商品有没有不一样的付款方法,分别是怎么解决的?3.售货员在一起讨论今天你卖的商品是怎么计算找零的?三、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8-1册次教学内容找规律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创作培养儿童的观察、推理、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小朋友们把教室布置的漂漂亮亮的,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都是怎样布置的。有彩旗、灯笼和花朵。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有顺序的摆放。2.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彩旗图。(1)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2)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3)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1)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3)你是怎么想的?116 教学过程设计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1)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2)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1.涂一涂。(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89页“涂一涂”)老师这里有张卡片,想请大家帮个忙,能按照规律涂颜色吗?(学生动手涂色)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作品!(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2.摆一摆、猜一猜。(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用学具把它摆出来。(学生动手操作。)(2)猜一猜。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1)小朋友真聪明,自己也能创造出这么多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一下自己。(连续表扬三次。)(2)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3)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8-2册次教学内容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每组图形中形状、颜色、数量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掌握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初观察、推理等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欣赏能力。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创设清净、引入新课聪聪和明明在摆图形比赛时,摆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图形,你们想不想帮他们找一找这些图都有怎样的规律呢?(1)(2)(3)□○□○□○(4)(5)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比较一下第(4)组与前面这一组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发生了哪些变化?(2)第(4)组的图形有什么规律呢?你是怎样找出来的?4人小组讨论一下。(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反馈。(5)想一想,下面这一组有什么规律2.教学例5(1)出示第(1)小题A.让学生拿出小棒来摆出与此一样的图形。B.想一想,这一组图形有哪些变化规律。C.接下去怎样摆?能摆吗?摆一摆。116 教学过程设计(2)出示(2)、(3)组A.小组合作思考这两组有什么变化规律?B.反馈,引导学生说出每列数字的变化规律。(3)小结我们在找规律的时候,除了一些图形的变化规律外,还可以找一找一些图形数量的变化规律。三、应用拓展1.P90做一做先启发学生结合摆图片找出图形数量的变化规律,再在横线上填数。2.创造规律P89做一做(1)让学生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2)反馈展示。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觉得自己哪些方面有所收获?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8-3册次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1)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2)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电脑出示例6的(1)],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A.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B.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C.(电脑出示数字)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D.(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3)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电脑同时出示房间中的规律和例6的(1)](4)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出示例6的(2)、(3)]116 教学过程设计A.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B.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5)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6)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2.教学例7。(1)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A.他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B.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2)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3)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三、巩固深化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2.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8-4册次教学内容练习十六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找规律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找出某一组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并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基本训练1.口答11、13、15、17、、20、18、16、14、、5、7、9、、、15、172、4、6、、0、5、10、、、2.填出下面合适的图形二、提高练习1.P92第2题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提示:沿着一个方向看每组图形的变化。2.想一想,下面被纸盖住部分的白球和黑球各有几个?(1)(2)(3)116 教学过程设计三、拓展练习1.找一找,哪一行与其它三行不一样?不一样的在()里画“○”(1)3、4、5、6()(2)1、3、5、7()8、9、10、11()2、4、6、8()2、3、4、5()4、6、8、10()1、3、2、3()6、8、10、12()(3)5、10、15、20()(4)2、3、4、5()2、7、12、17()1、2、3、4()2、5、8、11()4、5、6、7()4、9、14、19()3、5、7、9()2、教科书P92思考题教学反思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9-1册次二教学内容统计课型新授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忽布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整理的统计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整理数据方法。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引入。1、出示例1的主题图春天到了,我们学校买了很多盆花,你知道这些花有几种颜色?怎么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新的数学知识统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二、教学新课。1、出示条形统计图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花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3、交流看统计图,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统计的方法。(1)()色的花最多,()色的花最少。(2)红花比蓝花多()盆。(3)你还能提哪些数学问题?三、教学例21、出示红、黄、蓝、粉这四种水彩笔,你们喜欢那种颜色的笔?喜欢红色的请举左116 教学过程设计手,喜欢黄色的请举右手,喜欢蓝色的请拍手,喜欢紫色的请摇头。师:小朋友们都在动,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生1:在喜欢的颜色下面画“”生2:在喜欢的颜色下面画“√”生3:在喜欢的颜色下面画“正”师: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2、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容易数出多少?3、比一比例1和例2的两张统计图,哪张更容易看出结果?(例2的统计图上有数字可以直接看出来。)三、实践活动。统计一下,你们小组同学家里下面的家用电器各有多少。品名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台数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想到了什么?四、小结: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表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20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9-2册次二教学内容统计(练习)课型练习首备教师王美芳首备日期2006.2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的初步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重点: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生活,进行统计。1、出示表格(书P95第1题)(1)举手统计,师填人数。(2)根据这张表,学生涂统计图,师巡视指导。(3)同学们,看着你所设计的这张统计图,你想到了什么?A.()月出生的人数最多。B.()月出生的人数最少。C.六月出生的同学有()人。2、出示放大的军舰图,(第2题)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军舰、火箭、鱼)师:这些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幅图有多少个这四种图形组成的?我们也用统计表来统计一下吧!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的统计表。4、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填空题(1)()最多,()最少。(2)比多()个,比多()个/(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16 5、完成第4题小朋友都很会动脑筋,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统计了,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把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统计一下。(1)请4个同学上台记录。(2)小朋友喜欢的交通工具都有了,下面我们来完成97页的表格。(3)根据表格用水彩笔把上面的统计图涂好。(4)展示涂得好的同学,并予以鼓励。二、练习1、仔细看,认真想,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表。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个数2、统计你自己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的数量。学习用品铅笔(支)橡皮(块)直尺(把)数量116 教学过程设计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想到了什么?三、总结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能统计知识解决那些数学问题?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10-1册次教学内容总复习(一)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导入: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三、数的复习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请个别生起来数。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四、数的组成的复习。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板书该数)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116 教学过程设计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板书:百位十位个位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教学反思116 汛桥镇中心小学0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合作式备课册编号:10-2册次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课型首备教师陈文龙首备日期060206执教教师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对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题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3、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过程设计首备调整策略和实践环节反思和效果分析(一)课前谈话师:今天我们复习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希望大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看谁掌握得又快又好.(二)复习口算1.加法.(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2)观察以上6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两位数与整十数相加,有①、②两题.第二种情况,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有③~⑥.其中③,④两题是不进位加法,⑤,⑥两题是进位加法.116 教学过程设计(3)虽然各题的线路不同,但想法一致,以上6道题在计算方法上,你发现什么规律。在计算方法上发现它们的规律是: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进行计算.2.减法.(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2)观察以上4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以上4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两位数减整十数,有①题.第二种情况,两位数减一位数,有②,③,④题.其中②题是不退位减法,③,④题是退位减法.(3)在计算方法上你能总结出规律吗?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要把被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十数,另一部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也就是十几),先做减法,再用所得的差与整十数相加.3.练习.(1)用已经总结出来的计算规律口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计算过程:①5+43=48      把43分成40和3,5加3得8,40加8得48.②80+17=97     把17分成10和7,80加10得90,90加7得97.③25+8=33      把25分成20和5,5加8得13,20加13得33.④6+89=95      把89分成80和9,6加9得15,80加15得95.⑤79-6=73      把79分成70和9,9减6是3,70加3得73.116 教学过程设计(2)口算.81-70       30+28         38-4       91-862-2       42+3          52+20      6+35(三)复习笔算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可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并指定6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每人写一道题.)13+54=       48+27=       57+23=87-42=       62-35=       70-52=做完后用投影片订正.讨论: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同桌的同学讨论)相同处:(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不同处:笔算两位数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笔算两位数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3.巩固练习.教学反思检查情况教研组意见学校意见1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