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个民族简介3

中国56个民族简介3

ID:38268353

大小:1.09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56个民族简介3_第1页
中国56个民族简介3_第2页
中国56个民族简介3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56个民族简介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互助土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岸,生活着一个以农业为主兼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多自斯、昭苏、额敏等县。柯尔克“土族之乡”,土族人大都居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称“木冷”,即“伶人”,清孜族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兼住在这儿。关于土族的先祖,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代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事农耕的生活。柯尔克孜族,大多数倾向于吐谷浑说。吐谷族自治旗、黑龙

2、江齐齐哈尔市立后,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清代,沿用蒙古准噶尔语,称浑是辽东鲜卑族,在4世纪初和新疆塔城等地。达斡尔族有统称仫佬族。以信奉道教为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迁牧今青海省南部和甘肃南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主。也信佛教。仫佬族属汉藏上的居民”。新中国成立后,部,后逐渐建立吐谷浑王国,古语族。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正式定名为柯尔克孜族。柯尔公元663年,吐蕃攻占吐谷浑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人通汉语和壮语,无本民族文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全境,吐谷浑王诺曷钵避走凉大部分人兼通汉、蒙古、维吾字,通用汉文。泰语系实厥语族。自历史上州(今甘

3、肃武威),后又迁居尔、哈萨克、鄂温克语。"达斡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开始创今宁夏,其部属之一部分散居尔"是达斡尔族自称,"达斡尔"民族图腾制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祁连山之南也就是今天的互助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的拼音文字。在各民族交往日县一带。后来经过与其它民族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益密切的今天,许多柯尔克孜融合,在元末明初时形成土族,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生活族人已兼通维吾尔语文和哈史书上称之为“土人”,互助习俗等方面的研究,达斡尔族萨克语文。土族则自称“蒙古尔”、“察与古代契丹族有渊源关系。汗蒙古尔”。土族具有十分丰民族图腾富的民间文学艺术。故事众多,民族图腾

4、歌谣丰富。民族图腾中国56个民族简介第1页共3页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撒拉族,自称撒拉尔,汉文史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羌族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籍中称"撒刺"、"撒拉回"等。西北部的环江县,毛南族以农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全国撒拉族有8万多人,主要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思茅等地。布朗族是古代濮人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辅,主要种植杂粮、少数地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县和相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区种植水稻。毛南族自称“阿活在青藏高原

5、东部边缘。羌族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南”,意为“当地人”,说明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族撒拉族自治县。还有少数散他们是该地区的土著居民。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居在青海省西宁市、新疆维吾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属汉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中、伊宁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语支(另一说为藏语支)。为布朗族。市等地。有民族文字,曾用汉字音义拼分南、北两种方言。许多人懂记过毛南语的民歌等,称“土汉语。没有文字,长期通用汉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撤拉族有本

6、民族的语言,俗字”。毛南人多通壮语及汉文。羌族的祖先党项羌曾创造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布其中借用了一些阿拉伯语词语,现通用汉文。使用过西夏文。朗人兼操汉语、傣语和佤语,汇。撒拉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部分人通晓汉文和傣文。而且十分虔诚,严格地遵守伊民族图腾民族图腾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民族图腾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民族图腾中国56个民族简介第2页共3页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和梁河县。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族自治区和

7、云南省。仡佬族人吉林等省。锡伯族是古代鲜卑阿昌族自古以擅种水稻而闻麓。少数分布于丽江、永胜、和中国古代“僚”人(音老)人的后裔。16世纪编入蒙古名。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维西、中甸以及四川的盐源、有密切关系。大约在2000年“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汉文木里等地,与当地民族杂居。前,古代僚人就在贵州过着定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史籍曾记载的“峨昌”、“娥普米族自称“普英米”、“普居的农业生活,后来不断迁徙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昌”、“莪昌”或“阿昌”、日米”或“培米”(“白人”)散布到其他地区。仡佬族主要清屏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