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取境说浅论

皎然取境说浅论

ID:38271124

大小:156.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皎然取境说浅论_第1页
皎然取境说浅论_第2页
皎然取境说浅论_第3页
皎然取境说浅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皎然取境说浅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卷第3期潍坊学院学报2005年5月Vol.5No.3JournalofWeifangUniversityMay.2005皎然取境说浅论高东洋(潍坊学院,山东潍坊!"#$"#)摘要:皎然的取境说在中国古代意境理论发展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意境”概念,提出了“取境”理论,在理论上取得重大进展。其境论主要体现在取境、缘境及境象有虚实等几个方面,对诗歌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规律,做出了简明概括,对后世意境理论的完善和成熟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皎然;境;取境;意境中图分类号:I206.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28(82005)03-0085-04意境理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核心概念,貌,那种风骨、那种气概、那种浑然一体的兴象韵其用于文学批评,形成文论术语始见于唐代诗论,味,而转入对于宁静、闲适、而又冷落与寂寞的生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格》首次提到了“意境”概活情趣的追求,转入对于清丽、纤弱的美的追求,念,但与后来所说之意境内涵有一定差异,在中唐在理论上也相应地主张高情、丽辞、远韵,着眼于诗僧皎然发展为意、境结合的“意境”说,在理论上艺术形式与技巧的理论探讨。”"同时在诗歌理论

3、取得重大进展。皎然的诗论著作《诗式》、《诗议》中领域,由于唐朝儒、释、道三家并重,佛学特别是禅关于意境论的建构不仅在唐代诗论中极具代表宗思想逐渐深入到文学理论批评,而唐王朝社会性,而且在整个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生活的重大变革,导致诗人的心态也由过去的以的地位,尤其是其“取境”说,对后世的影响相当深儒家兼济天下为主的外向事功转化为内向的心灵远。本文主要以其诗论著作为主探讨皎然艺术思聚敛,对自我个体内心世界的探求,潜心于艺术境想中的“取境”理论。界的构筑和精美趋味的把玩,对诗歌艺术规律的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晚

4、年以字行,或简称把握在以禅喻诗的背景下得到发展。“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生卒年约为公元皎然本一高僧,具有深湛的佛学和诗学修养,’!$(’)*年,唐代著名诗僧。他的存世著作有《昼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下,皎然以佛徒、上人集》%又称《皎然集》或《抒山集》&十卷,《诗式》禅僧进而论诗,将禅之心境融入意境论述,集儒、五卷。而《诗议》一卷和《诗评》三卷现已失传。释、道观念交融为一体,以儒之比兴、道之意象、禅皎然一生,最大的成就还不在诗歌创作方面,而是之心境来综合论诗,尤其是在前人基础上,再次强其诗歌理论批评著

5、作《诗式》、《诗评》、《诗议》。可调“境”、“境象”并提出了“取境”问题,从“意冥”、惜后两种已佚失,只有片段被保留在日本僧人遍“神诣”论诗歌鉴赏,并在“辨体有一十九字”对诗照金刚所著《文镜秘府论》和其他一些古籍中!。其歌风格作了大体的界定与划分,将意境理论发展《诗式》,意思是诗歌创作的“法式”,即诗歌创作的到一个新的阶段。规矩与准则,共五卷。《诗式》在中国古代诗论中的我们主要从取境、缘境及境象有虚实来分析影响,主要是其第一卷。皎然的取境理论。皎然生活的时代经历了唐王朝的重大转变,一、境的内涵唐诗在这一时段发生了重

6、大转变“+盛唐余韵与战本节中,境的内涵的理解成为取境、缘境的前乱写实,这是大历贞元间诗人们创作中的两点生提。境或境界,本来指疆域。如《商君书·垦令》“+五机。“随着创作中失去了盛唐那种昂扬的精神风民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至魏晋时期,这个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高东洋(!"#$—),男,山东寿光人,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文艺学。·#$·潍坊学院学报2005年5月词语内涵略有变化。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如色,又是心中之用,如心。既是象内之实境,如境,而无车马喧。”这

7、里的“境”就由疆域转化为环可睹之景,可闻之风,妙用之心,众象之色,又是境了。《世说新语》载“!顾长康吠甘蔗,先食尾。人象外之虚境,如不可取之景,不可见之风,无体之问所以,云!渐至佳境。”“结庐在人境”的“境”还是心,无定质之色。物境,而这里的“境”实际上是指一种生理——心皎然喜以“境”字入诗论诗,“在现存的皎然理感受的境况,与地理疆域之“境”已相距更远。佛诗、文和论诗之作中,‘境’字凡十四出⋯⋯直接家说“法”也喜言“境”,至唐佛教的发展以及各宗谈到诗、境关系的有五处”!("#$%)。派典籍义理的完备译出和弘传,“境

8、界”的理论也二、取境较之前代更为系统和深入,在唐代佛教各宗派中皎然在《诗式》中列专论“取境”:对“境界”理论作系统阐述并对意境说的形成产生评曰:或云: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显著影响的当推唯识宗和禅宗。唯识宗又称慈恩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盐宗或法相宗,阐扬法相、唯识的义理。这一宗作为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独立的佛教宗派,经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