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妓与唐宋词

歌妓与唐宋词

ID:38273950

大小:239.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1

歌妓与唐宋词_第1页
歌妓与唐宋词_第2页
歌妓与唐宋词_第3页
歌妓与唐宋词_第4页
资源描述:

《歌妓与唐宋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卷第4期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12月Vol.16No.4JournalofPengchengVocationalUniversityDEC12001歌妓与唐宋词袁继灵(西安交通大学阳光中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 在文学发展史上,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它的产生和繁荣,歌妓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某种角度说,没有歌妓的参与,词就难以产生和发展,也更难以兴盛。在词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唐宋词的基本内容和实用功能的实现等方面,歌妓都发挥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关键词】 歌妓 

2、唐宋词 作用 关系【中图分类号】 I206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824(2001)0420024203GeishaandtheDevelopmentofCiinTangandSongDynastyYUANJi-ling(theAffiliatedYangguangMiddleSchoolofXianTiaotongUniversity,XianShaanxi727000,China)  【Abstract】 InChinesehistory,Ciwasonceakindofnew

3、literaturestyle,whilegeishaplayedanextremelyimportantroleduringthecourseofCi'scomingintobeingandprosperity.Tosomeextent,withoutgeishas,ChineseCiwouldhavehadnochancetooriginateanddevelop,letaloneboom.InTangandSongDynasty,geishaswerealwaysactiveandtheirachi

4、evementswereindelible.ForCi'sdevelopment,theymadearduouseffortsandpaidaprice.Therefore,weshouldattributethedevelopmentandprosperitynotonlytothosewriters,butalsotothosespecialwomen-geishas.【Keywords】 geisha;Ci;TangDynasty;SongDynasty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文学体裁

5、的兴起都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与文学自身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词作为当时一种新兴的文体,自然也是如此。但是仅仅看到这些恐怕是不全面的,实际上,歌妓对词的产生和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其它文体无需考虑的因素)。从某种角度说,没有歌妓的参与,词就难以兴起和发展,也更难以兴盛。因此,我们今天读到这些音节抑扬、情感丰富、形象优美的词章时,不应忘记为词做出贡献的歌妓。一、歌妓在词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歌妓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奢侈的装饰品和玩乐工具。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前

6、者指当时的封建商业都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为歌妓的产生提供一定社会基础;后者指外来音乐的影响。隋唐以来社会上流行一种新兴音乐——燕乐。“燕乐”不同于诗经时代的“雅乐”和汉魏六朝时的“清乐”,它是以西域的龟兹乐为主,然后与我国旧有的民间音乐结合而产生。其特点是:曲调旋律富于变化,热烈活泼,优美动听,深受隋唐以来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唐诗中的一些绝句就是可以入乐演唱的。“旗亭画壁”的故事就证明这一点。但新的长短形式的曲子词所拥有的繁声促节比唐诗的演唱更为动听,更为流行,促使以歌唱为特殊职业的歌妓在唐代空前地增

7、多。宜春院、教坊、乐营、北里和平康诸坊都是歌妓积聚之处。宋代是收稿日期:200124216·24·词的全盛时期,词属于音乐文学,它必须通过歌唱才能充分为人们所欣赏,才能广泛传播,歌妓便是从事这种特殊职业的群体。词的演唱作为一种通俗文艺,它不仅为封建贵族、士大夫所喜爱,也为广大市民所喜爱。北宋时的汴京“以其人烟浩穰,添①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地,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可见词与歌妓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它们互为依存条件。没有歌妓,词就失去了它流向社会得以兴盛的媒介,也自然

8、失去了它的音乐文学的意义。但是歌妓在词体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仅仅起到了被动的演唱作用,事实上,对词或曲的加工改造以及词曲的合成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词史上最初的“选词以配乐”以及后来的“由乐以定辞”,即“倚声填词”,都是指当时的歌妓、乐工将一些本为徒诗的作品,运用当时流行的燕乐乐曲相配,并加以歌唱。由王维的《渭域曲》改编的《阳关三叠》,不仅语言由整齐的七言变成了长短句,其乐曲也明显带有琵琶乐的特点。词有许多调子,每调有一个名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