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

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

ID:38289953

大小:349.60 K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6-07

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_第1页
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_第2页
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_第3页
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_第4页
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边疆危机与领土主权一、边疆与边界二、领土性质理论三、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晚清领土一、边疆与边界领土面积与领土性质1、边疆的概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顾颉刚就提出边疆是一国领土的外缘地带。吴文藻:边疆有政治上的边疆和文化上的边疆之分。马大正:边疆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中国的边疆包括陆疆和海疆。陆疆是指沿国界内侧一定宽度的地区,具有自然、历史、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自身特点。邢玉林:近代以来的边疆,是指在国家陆路边界线内侧的或在国家海岸线外侧的、且属于该国主权的边缘陆路领土或海洋领土。边疆的基本要素:政治地理概念与内地相区别的特性宽度2、近代中国疆域的基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

2、的侵略,中国近代疆域和中国古代疆域相比变化很大。中国近代疆域的基础是什么?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都是以资本主义破坏其独立以前的疆域来确定其历史疆域的。因此,清朝完成统一以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的清代版图,就是中国近代疆域的基础。谭其骧提出,中国近代的疆域应以鸦片战争以前的疆域为基础。——(谭其骧《对历史时期的中国边界和边疆的几点看法》《中国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11期)雍正∶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

3、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前叶,清帝国在勘疆画界方面与欧洲国家并驾齐驱。1646年多尔衮对帝国土地人口进行全面勘查。1689年康熙创以双边条约确定国际边界的先例,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利用耶稣会教士的知识技能,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的绘制。经过分区测绘,1762年形成了《乾隆内府舆图》,是为清代疆域之依据。史学界一般认为,但至18世纪中期《乾隆内府舆图》形成,中国的历史疆域最终确立,此时疆域面积约1270万平方公里。3、边界的确定原则:中国近代边疆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延续和发展,只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

4、略,中国近代边疆才发生了不同于古代边疆的变化。当今中国边界的确定一从历史关系的角度不能要求把凡曾向中国进过贡的地方都纳入我国版图。朝贡和册封体系是一种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体现了弱国在强大的邻国的威胁下求生的策略,不是中央政权跟地方政权的从属关系,至多算是宗主国,也就是势力范围。二从时间上看不能追溯得太远,而应以清末,北洋政府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资料作为重要参考。三从民族关系看不能认为只要是历史上有汉族人到过居住过的土地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不能把现在在中华民族范围内的所有民族曾经生存的空间都作为中国的领土中国能拥有现在的版图,汉族能够融合了55个少数民族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历史的结果

5、。四对历史遗留问题对于争议的领土、未定界地区的划分,一般是看近代以来的历史,谁对要求的地区进行过较长时期的实际管制,而且在管制期间,有没有对此地区的官方争议。二、领土性质(territoriality)理论“领土性质”的研究近现代世界史发展中最基本和具有包容性的社会政治进程之一,即所谓“领土性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随之而起的各种危机。1、“领土性质”基本特征一种历史的产物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边界: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national]身份认同国家主权依托的政治空间:国内的治理模式和国际的自主地位。2、领土性质的近代转型在古代,中华帝国领土体现为“封建集权”:即在中央地区的高度集

6、权和在边缘地区的广封众建。“外藩”与“内藩”古代的边疆是以文化为界,而近代以降,政治权力取代了文化成为划分边界的标准。中国领土性质的近代转型,就是在一种地域范围内丧失封建相对主权和在另一种地域范围内确立近代绝对主权的过程。这是在中国同前“外藩”的关系被迫“外交化”以后,中央政府积极致力于使原“内藩”边地在近代意义上“内政化”的过程。3、领土性质的近代转型内容国家、社会实体与在法律意义上明确界定的领土的结合,是近代领土性质的显著特征。这要求中国从传统封建帝国转变为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边疆的开发与治理模式的统一;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国家疆界的确立;国家主权;国际承认和国际地位。三、民

7、族国家意义上的晚清领土1、边疆的开发与治理模式的统一行政区划、建置直接反映了中央权威的对内主权的范围、方式、力度。帝国对边疆地区的特殊治理机制是一种主权逐渐淡出的制度安排。清中期以前,民族隔离政策;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仍实行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多种体制。主要有:六部直辖行省制。军政合一的军府制,在新疆、东北、蒙古、西藏等地创建。与军府制并行的藩部制,创建或延续的蒙古札萨克制、新疆南部伯克制、西藏拉章制等。与边疆行省并行的土司制。由于列强的步步侵逼,边疆地区的安全日益受到严重威胁。近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