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

ID:38299646

大小:1.77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6-08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_第1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_第2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_第3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_第4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推广技术武威卫生学校牛子劲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概述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概述UC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以2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相当。病因及发病机理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感染神经精神因素本病的发生可能是免疫、遗传和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病理直肠、乙状结肠多见,也可累及全结肠。病变特点:弥漫性、连续性①肉眼: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②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重者

2、: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若反复发作:假性息肉,结肠变形缩短、肠腔缩窄,甚至癌变。临床表现诱因: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1)消化系统表现①腹泻:粘液脓血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里急后重。②腹痛:疼痛——便意——便后缓解。③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④左下腹有轻压痛。临床表现(2)全身表现急性发作期常常有发热、消瘦、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等。(3)肠外表现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粘膜溃疡、溶血性贫血、慢性活动型肝炎。临床表现(4)临床类型轻型最多见。慢性起病,腹泻或与便秘交替、粘液脓血便,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重型较少见。急性起病,有全身症状及肠道外

3、表现,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加重,并发症多见。暴发型最少见。起病急骤,短期内陷入衰竭状态。若发生中毒性巨结肠,可出现肠穿孔。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常见诱因为大量应用抗胆碱能药物、麻醉药及低血钾等。易引起急性肠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此并发症预后很差。结肠癌变:约2~5%癌变。结肠大出血:发生率约3%,多见于严重型及暴发型。其他:结肠假性息肉,结肠狭窄,肛门周围瘘管和脓肿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癌前病变失治误治慢性复发迁延难愈发病率增高2%-5%>10年病程,癌变风险增加0.5-1%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钡剂

4、灌肠X线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方法。暴发型者一般不宜做X检查。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免疫学检查诊断根据慢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反复粪便检查无病原体,应考虑此病。进一步应作结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鉴别诊断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直肠结肠癌克隆病血吸虫病肠激惹综合征治疗1.一般治疗解痉止痛、加强支持。2.水扬酸偶氮磺胺类药物用药方法:在发作期每日4~6g,分4次口服,待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2g,分次口服,维持1~2年。服药期间须观察磺胺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减少及溶血反应等。治疗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型或暴发型患者。用药方法: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

5、地塞米松10mg每日静脉滴注,疗程7~10天;症状缓解后改用强的松龙,每日40~60mg,分4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递减药量,停药后可给柳氮磺胺吡啶片,发免复发。治疗4.硫唑嘌呤为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慢性反复发患者,或用磺胺及激素治疗无效者。用药方法:1.5mg/kg/d,分次口服,疗程1年。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并发感染。5.抗生素对暴发型及重型者为控制继发感染,可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灭滴灵等治疗。治疗6.灌肠治疗适用于轻型而病变局限于直肠,左侧结肠的患者。方法:氢化可的松100mg+0.25%普鲁卡因100毫升,或林格氏液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疗程

6、1~2个月。此外,还可用中药灌肠。治疗7.手术治疗并发癌变、肠穿孔、脓肿与瘘管、中毒性巨结肠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均是手术的适应证。一般行全结肠切除术或回肠造瘘术。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根据其主要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的“久泄”、“肠癖”、“久痢”等范畴。早在《素问·太阴阳明论》就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有描述。《内经》在其他章节对本病的症状、病机与治疗亦有了论述。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复杂多样,病因多为六淫外邪、饮食所伤、七情内伤、先天禀赋不足等;病机总体表现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整体正虚与肠腑局部邪实并见的本虚标实复杂证候,但以脾气亏虚为本,湿热邪毒留

7、滞为标,血瘀肠络、内疡形成为其局部病理变化。病因病机感受外邪(以湿邪为甚),或饮食不节,而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引起大肠失司而致泄泻;情志失调,忧思恼怒,肝气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功能失常而腹泻;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腹泻;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脾虚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泄泻。常见的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阴血亏虚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型临床表现: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伴肛门灼热,身热,下腹坠痛或灼痛,小便短赤口干烦躁,手足汗出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肠镜检查粘膜充血糜烂及出血明

8、显;肠粘膜溃疡、周边红肿,表面布满脓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