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ID:38314985

大小:294.37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09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_第1页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_第2页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_第3页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_第4页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第一节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使藻类和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以湖泊、水库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水体富营养化特征:DO先↑而后↓;C、N、P含量↑;藻类由硅藻占优势变成由绿藻、蓝藻占优势;透明度↓。这种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在湖泊等内陆水体可形成水华(又称水花);发生在海洋可形成赤潮(又称红潮)。一、富营养化的形成和影响因素1.富营养化的形成一些高山、极地湖泊的富营养化大多属于天然的富营养化。人为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的水体生态演变。因此产生富营养化的水体主要是人群集中、工业和农业发达

2、地区的湖泊。2.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1)营养物质氮、磷——限制因子。(2)季节与水温(3)光照目前一般采用的富营养化指标是:水体含氮量大于0.2~0.3mg/L,含磷量大于0.01~0.02mg/L,生化需氧量大于10mg/L,细菌总数(淡水,pH7~9)达105个/mL,叶绿素a(藻类生长量的标志)大于10mg/m3。二、引起富营养化的优势藻类主要是微型藻类。海洋中现已查明的有60多种——裸甲藻属、膝沟藻属、多甲藻属的种类。常见的有:腰鞭毛虫、裸甲藻、短裸甲藻、梭角藻、原甲藻、中肋骨条硅藻、角刺藻、卵形隐藻、无纹多沟藻、夜光藻等。湖泊中以蓝细菌为主。常见的有:微囊藻属、鱼腥藻属、束丝

3、藻属和颤藻属。由于占优势的浮游藻类所含色素不同,使水体呈现蓝、绿、红、棕、乳白等不同颜色。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1.消耗溶解氧,致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2.藻类过度繁殖会阻塞鱼鳃和贝类的进出水孔,影响它们的呼吸作用。3.某些藻类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类中毒病变或死亡。如链状膝沟藻——石房蛤毒素。4.产生气味化合物,使水体散发不良气味。5.破坏环境景观外观呈色、变浊、产生不良气味、影响景观。6.水体沼泽化沉积作用。7.危害供水四、富营养化的防治1、外环境控制措施(截外源)(1)工业:加强排污总量控制;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硝化—反硝化脱氮,化学混凝沉淀除磷,氧化塘除氮、磷)。

4、(2)农业: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强农家肥使用的宣传力度,并做好肥料的贮存和施用工作(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施肥,肥料能被作物很快吸收);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生活:实行合成洗衣粉含磷量的限制。(4)水体周围:建立良性生态平衡,包括建立水体周围的缓冲林带;保护水体周围及上游的森林植被,防止营养物质的过多流失。如湖边应保证有2km~5km的湖滨保护带,带内严禁新建污染企业和从事有污染的活动。带内土地应当退地还湖。2、内环境控制(除内源)(1)生物法法:细菌、真菌、噬藻体等杀藻剂每月投入1~2次;养殖藻类和水生植物并定期收获;养殖食草性鱼类、贝类。(2)药物除藻法:CuSO40.1~0.5mg

5、/L(杀藻而不能除气味)、漂白粉0.5~1mg/L(既杀藻又除气味)、明矾(主要除蓝藻)。适用于小范围水体,用于藻类刚开始繁殖时,装袋拖挂于船后或直接喷洒。药剂用量最好经试验确定。(3)充氧曝气法:利用机械搅拌或强力通气破坏湖中的分层现象使湖水混合,可收到较显著效果。常用于较深的水体。(4)凝集沉淀法:加Fe盐、Al盐及粘土矿物与磷结合成不溶物沉淀。(5)底泥挖掘法:将沉淀于底泥中的磷除去,消除二次污染机会。(6)稀释冲刷法:加贫营养水稀释或用贫营养水进行换水冲刷,这是最快速的手段。(7)深层排水法:一般深层的营养盐比表层的多,排掉深层的水可带走很多营养盐类。第二节病原微生物一、空气中

6、的病原微生物1、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三种不同途径传播疾病:(1)附着于尘埃上(2)附着于飞沫小滴上(3)附着于飞沫核上(4)附着于污水喷灌产生的气溶胶上2、空气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1)加强通风换气(2)空气过滤(3)空气消毒①紫外线照射②化学药品消毒法二、水中的病原微生物1、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水中常见的病原体有: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2、水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1)污水的处理排放前污水应加氯消毒或加明矾、石灰、铁盐等絮凝剂后再砂滤,可除出大部分的病毒及病原菌。对于由污水而成的再生水,通常用石灰作絮凝剂,使水维

7、持较高的碱性(pH>11.5),并接触1h以上,则病毒的杀灭率可达到99.9%。(2)认真做好水源的卫生防护围绕水源确定防护地带,建立相应的卫生制度,使水源、水处理措施、输水总管等不受污染,从而保证良好的生活饮用水。(3)生活饮用水消毒自来水厂常用的方法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目前最常用的是加氯消毒。A、加氯消毒原理:Cl2+H2O=HOCl+H+ClHOCl=H++OCl-HOCl和OCl-都有氧化能力生活饮用水标准:氯接触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