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ID:38316557

大小:695.8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09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_第1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_第2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_第3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_第4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思想的近代化一、从“天朝上国”到“通夷情”——西学东渐与新思潮的萌发2、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核心思想:4、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迈出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还处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而同一时期的英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2)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清政府部分官员意识到在武器装备上的落后和对西方的无知。1、背景3、目的:2、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二、从“通夷情”到“采西学”——洋务思想与“体用

2、之争”清政府面临内忧(农民起义不断)外患(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1、背景:“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3、目的:通过镇压国内革命、抵御外敌侵略,以维护和挽救清王朝统治5、影响: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将“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4、“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

3、用工业(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没有变革腐朽的封建专制,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8、洋务派与地主阶级顽固派的论战6、局限:以林则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都主张向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出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洋务派是抵抗派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7、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关系关于“是否向西方学习”三、从“采西学”到“兴民权”——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一)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3、评

4、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方民主思想传入1、产生的背景:2、主张: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1、产生的背景(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和西学的传播(二)康梁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同时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激发了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代表人物著作主要观点2、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新学伪经

5、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以救国图强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翻译《天演论》谭嗣同《仁学》批判专制君权、纲常名教、宗法等级,宣传平等、自由等3、顽固势力与维新派的论战是否要进行维新变法,是否要实行君主立宪、变革政治制度,是否应进行教育改革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康有为披着孔子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原因(1)传统儒

6、家思想影响深刻(2)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3)与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有关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付诸行动,而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供了具体改革的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4、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联系:(2)相同点:都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7、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3)不同点:思想内容、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5、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都学习西方。洋务派在开展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早期维新派宣传西学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区别:代表阶级利益、学习内容、根本目的洋务派:地主阶级、学科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资产阶级、学科技和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1、提出的背景:(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1)鸦片战争以来

8、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4)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使人们在思想上得到启蒙(3)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兴中会成立;1895年广州起义)(5)孙中山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影响,选择了民主革命道路2、内容: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含义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土地国有(前提)(核心)(发展补充)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否废除皇帝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