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厚实与本真

古镇的厚实与本真

ID:38345368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0

古镇的厚实与本真_第1页
古镇的厚实与本真_第2页
古镇的厚实与本真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镇的厚实与本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镇的厚实与本真濉溪县沈圩学校  王成志古镇临涣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临涣的远古先民就依河而居,形成一个较早发展起来的聚落。夏商时期,临涣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的集镇。西周时期,临涣一度作为宿男国的国都,国王是宿平王。由此临涣是淮北市置县时间最长的城镇。如果说西安、洛阳以帝都之尊完美演绎了华夏文明的丰满与华贵,那么临涣古城就以古县之蕴尽情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深沉与淡雅;如果说周庄、宏村以建筑之奇用心舞出了江南水乡的温润与多姿,那么临涣古城就以街巷之特倾力催开淮北水乡的厚实与本真。临涣有着“不翻典籍读

2、国史,不出中原看水乡”的美誉。从夏商时期到明清朝代,临涣曾作为铚邑、宿国、铚县、临涣县、临涣郡、北谯州等建制的治所而存在和发展着。临涣底蕴厚实,其间两位宰相(蹇叔和徐防)、两个成语(兴高采烈和鹤立鸡群)、两首名曲(广陵散和梅花三弄)、两个世界之最(世界第一部植物志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和世界上戴逵首创“干漆夹雕塑法”)、两篇名文(《古文观止》中的《蹇叔哭师》与嵇康的《与山居源绝交书》)是其历史宝库中最为闪亮的部分。                临涣古城地上、地下、城内、城外,都蕴藏着丰厚的历史足迹,在这里随手都可以捡

3、到两千多年前的瓦片、陶片;这里有蹇叔墓、徐防墓、张晋亨墓、李沃孜墓群、城西元代墓群等历史名人或大族的墓葬;这里有宋代窑址、观星台遗址、点将台等远古遗存;这里有横街、南阁街、山西会馆、福建会馆等历史街区或古商建筑。所有这些文化古迹共同构成了古城临涣独特的人文景观。临涣古城墙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延续时间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发生过大的变迁的古城垣。完好时期的临涣古城呈东西略长的正方形,东西长约1490米,南北宽约1394米,周长约5818米,上宽约5--8米,高约7--15米,城基部宽约30--50米,总面

4、积约2.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各一座城门,四角有角楼,西城有六座烽火台,东城有三座烽火台,南北城垣皆无。春秋时临涣作为宋国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为防范楚国,修筑了土城。                                  历史上临涣的宗教文化呈现多元化,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留下了香山庙、城隍庙、天主教堂、慈云庵等丰厚的宗教文化遗存。这为宗教文化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文昌宫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所在地亦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相传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阁,是历代文人聚会

5、的地方。现有一座四合院,有殿房五间,东西厢房3间,面房及过道5间,计16间房屋,分为纪念室、陈列室和展览室等。房屋青砖小瓦,坡顶结构,古色古香。淮海战役时,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生活和工作了许多个昼夜,取得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淮北市第一个党支部在临涣文昌宫成立,朱务平、徐凤笑、刘之芜等在此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即被确定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涣的西端有革命烈士陵园,淮海战役中牺牲的三个副团级解放军干部郑鲁等同志就埋在这里。临涣东面的小李庄

6、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在临涣的又一处住址。临涣北面的朱小楼,有淮北地区最早的革命先驱朱务平故居。神州大地一般的乡里,过去年代里出过一两位乡显名宦的并不鲜见,但像临涣这样,在一个小小的集镇地域上,诞生过一批中国古代典籍曾有明确记载的历代军政宰辅、志士名流,广泛涉及哲学、文学、经学、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现象,却十分厚重罕见。蹇叔(秦相,战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徐防(东汉中期,在朝位居三公之列,后封为龙乡侯)、嵇康(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首,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嵇含(西晋文学家,嵇康侄孙)、嵇绍(西晋明贤,嵇

7、康之子)、戴逵(东晋琴家、艺术家)、戴颙(戴逵之子,子承父业)等个个名彪青史,闪耀于临涣绚烂的历史长廊。这种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强烈文化色彩的名人资源,是临涣发展旅游、营销城镇、传播自身信息的宝贵独有资产。 在临涣的历史上,有许多军政大家和文艺巨匠曾工作或活动在这里。这里发生了许多与这些名人有关的重大事件,诸如陈胜吴广攻克铚城、铚令朱震为友弃官、曹操铚城驻兵屯粮、孙策周瑜铚城作战、张飞怒杀秦宜禄、元颢涣水岸边称帝、李渊担任北谯州(治所临涣)刺史县、孟浩然临涣拜会裴明府、县令张若愚杀身成仁、捻军临涣大捷等。 古城境内还有

8、河泉文化,主要有两大河流、四大泉,即浍河与泡河,珍珠泉、饮马泉、龙须泉、回龙泉等。浍河在古代被称为“涣水”,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7)梁收复了被魏占的故地,因此地南临涣水,所以被更名为“临涣”,设临涣郡,临涣之名由此而得。三国时期北魏政治家、文学家陈琳,在他的《为曹洪与魏武帝书》中曾说过:“游濉临涣者,学藻缋自采,盖涣水纹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