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学案

乡土情结学案

ID:38347254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0

乡土情结学案_第1页
乡土情结学案_第2页
乡土情结学案_第3页
乡土情结学案_第4页
乡土情结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土情结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过程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你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繁华中学高一语文学案《乡土情结》课堂学案出题:王新湘姜永杰审核:孙忠利2012-10-11【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及主旨,体会文章中的大量诗文,拓展思维空间。2、体会本文大量引用诗文、史料、典故的意图。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课堂探究】探究活动一:检查预习效果1、字词:魂牵梦萦() 忐忑()不安    怯()生生          悠邈()   崎岖()     

2、 三匝()    铩()羽而归      谪()居     欷歔() 桑梓()  屹()立    搭讪()   发轫()   濠()水        翰苑() 2、填空①“慈母手中线,。”这是诗人在《》一诗里的句子。②男儿何不带吴钩,。③“,不敢问来人。”出自的《》。④“苟利国家生死以,。”这是的名句。⑤唐代在《》中写到“,还乡须断肠。”【当堂检测】经典试题(2003年高考第五题)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6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3.本文第四

3、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喜容笑脸……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C.“失恨的兰花,逐浪的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了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若无助的境遇。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于

4、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读来发人深省,回味悠长。【课后巩固】1、完成《同步导学》相关内容。2、课后收集有关写家园之思的名句6《乡土情结》学案资料补充附:课文引用的古诗文简析(供参考):(1)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

5、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2)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3)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第一联

6、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露了诗人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愿理会,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出自《离骚》本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比喻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决定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惜别之情。“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郁,充满了怨愤

7、之情。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说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现了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给全诗带来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矛盾,这都是顺理6成章的。正是因为认识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

8、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诗人看来归隐是惟一应该走的道路。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这首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