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王银鸿)

兰亭集序(王银鸿)

ID:38381718

大小:1.73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11

兰亭集序(王银鸿)_第1页
兰亭集序(王银鸿)_第2页
兰亭集序(王银鸿)_第3页
兰亭集序(王银鸿)_第4页
兰亭集序(王银鸿)_第5页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王银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授课者:王银鸿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所写的字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2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2、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

3、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一、感知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都高映衬形作名,有德有才的人引之以之为弦乐器和管乐器,此处指音乐形作名,少者、长者形作名,热闹的场面名作动,饮酒能够深情这一天,指三月三日结构助词,定语结构的标志用来动词,穷尽的确,实在赋诗1

4、、有何乐?5良辰美景赏心悦事乐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时节难得聚地清雅欢欣之事名士相聚环境优美诗酒相聚气候宜人悦目赏心☆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慨: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

5、矣。”岂不痛哉!2、为何痛?取独相处、交往一抬头、一低头之间,形容时间极短从……取出抱负、志向“晤”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之中,无拘无束,旷达放纵“趋”取向。追求和舍弃恬静与躁动对所遇见、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快乐满足竟然没感觉老年即将到来对曾经喜爱的事物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产生。系,附着,随着以往所喜欢的事物往事,旧痕因它而引发感慨人的生命长短顺随自然造化最终走到了尽头。期,至,及7痛痛惜???痛心???悲痛???痛苦??8当其欣于所遇不知老之将至痛悟言一室之内(静)放浪形骸之外(躁)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所之

6、既倦,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死生亦大矣惜!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生命本体永难满足的内在欲望)(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停无法掌控)(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毋容抗拒)9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每当看到前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无法逃避死生这样的大事)(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完全相合阅读他们那些文章而嗟叹哀悼不能明白于心(不能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本来,

7、当然将……视为一体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的说法是虚妄杜撰的一一记录与会者的名字时世变迁,事物有异人们兴叹抒怀的原因,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3、如何悲?10悲悲伤?悲叹???悲哀??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悲!古人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时人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后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千古同悲本文的写作意图?——“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2二、感悟乐痛悲良辰美景赏心悦事人生苦短命运难测千古同悲1、情感脉络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序》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