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推断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

ID:38419667

大小:248.31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12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_第1页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_第2页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_第3页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_第4页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虚词推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文言虚词推断八法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如“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来”,表修饰。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例1:(2007年天津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闻而审,则为福矣                    三人行,则必

2、有我师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C.有闻而传之者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答案】B【解析】A项“则”为承接连词“就”;C项“者”为助词,可译为“……的人”;D项“之”为代词,代事。【点悟】B项“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根据句意“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到管子”,就可确定“于”是介词“从”;“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

3、王”,句意是“天下痛恨他们君主的人都会想来向大王倾诉”,确定“于”是介词“向”。从而推断B项是可选项。2.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开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

4、因此,“乃”是应解释为“才”,表条件。例2:(2007年福建卷)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博鸡者邀于市           师不必贤于弟子B.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豪民气尽,以额叩地     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D.博鸡者因告众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答案】D【解析】A项的两个“于”意义和用法不同,前者是介词,相当于“在”“到”,“遨于市”,即在(到)集市上游逛的意思;后者也是介词,但意义与前者不同,是表示比较关系,

5、相当于“比”。B项的两个“为”字意义和用法不同,前者是动词,是“作为”的意思;后者是介词,相当于“替”。C项的两个“于”字意义和用法不同,前者是介词,是“用”的意思;后者是介词,表示因果关系,是“因为”的意思。D项两个“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用作连词,相当于“于是、就”。【点悟】B项“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句,这里的“为”是动词还是介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有豪民因为曾经受过太守的责罚,在部使者面前诬陷太守,部使者与太守有过节,随即罢了太守的官位,这个太守又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老百姓不服

6、,用激将法要博鸡者惩治豪民,替太守出气,博鸡者惩治了豪民,并要他在大街上喊这句话。如果和“君为我呼入”的“为”意思一样,当“替”讲,与太守受人爱戴的情节不合,显然不通,根据上下文,应该是针对豪民作为一个老百姓而诬陷太守的行为,“为”应当是动词“作为”。3.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

7、么”“怎么样”等;②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③通“呵”,“喝问”;⑤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例3:(2007年辽宁卷)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以柳枝横扫之            然以其猛也B.旦若遇之于市              卒灭于虎C.过冉氏门而东              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D.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8、答案】D【解析】A项上句“以”为介词“用”,下句为介词“由于”;B项上句“于”为介词“在”,下句为介词“被”;C项“而”上句为介词“向,往”,下句为转折连词“却”;D项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点悟】A项“然以其猛也”的“以”意义当“因为”“由于”很明显,但到底是连词还是介词,有点模糊,可以从“以”的两个“因为”意义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①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②连词,表因果关系,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还可以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