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复习3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复习3

ID:38464592

大小:573.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6-13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复习3_第1页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复习3_第2页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复习3_第3页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复习3_第4页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复习3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东西方先哲复习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的关系。因此西方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印度神学特别发达,中国人际关系特别发达。这在当时没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的事搞清楚再说。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了2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

2、都诞生在2500年前,这一个惊人的现象的出现是偶然的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一、东西方先哲诞生的社会条件孔子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经济: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农业经济亚里士多德政治:希腊民主政治的衰落时期经济:商业经济发展所处的自然条件和他们的主张有关系吗?这样的时代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4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8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

3、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二、比较东西方先哲孔子亚里士多德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背景、思想核心内容(礼、仁、中庸)开创儒家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的目的、目标和方法教育思想影响对古代政治、对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对古代教育、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斯塔吉拉少年、求学生涯、阿塔尔尼亚的美好日子、教师生涯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著作、哲学、物理学、生物学、逻辑学、伦理学领域思想和学术成就吕克昂学园、“散步的哲学家”(逍遥学派)、中庸之道生平影响生平教育方面略生平比较

4、1.生平经历上有什么异同?求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2.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孔子:经历:师人---从政---人师求学:初学六艺,后学礼乐教育:整理编撰出“六经”,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亚里斯多德:经历:师人---研究---人师求学:初学生物,后学哲学教育:为帝王师,办学园1.下列有关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他晚年献身文教,编订“六经”B.弟子们把它的学说思想整理成《书》C.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曾成为古代正统思想D.其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2.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

5、中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3.以下孔子的思想中突出体现了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A.为政以德B.和而不同C.苛政猛于虎D.克己复礼知识运用4.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人都出生在贵族家庭B.都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C.两者都主张以德治国D.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5.专门从事教育学术研究的,不包括A.杏坛B.阿卡德米学园C.吕克昂学园D.雅典娜神庙6.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B.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D

6、.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运用领域亚里士多德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社会环境影响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思想中庸理论中庸理论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人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教学方法别具一格思想比较◆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主要内容:A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

7、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知识运用B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