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

ID:38466959

大小: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_第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_第4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单位:石河子第十六中学姓名:王洁14《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2、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教学设想 本文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

2、方法,粗知文章梗概。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复述故事以及筛选主要内容。本文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分析插叙的作用。另外,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本文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本文从学习雷锋这一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

3、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本文写作背景。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教学活动  导入: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有美与生命的地方就有诗” 。作为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梨花,被许多诗人纳入笔端,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岑参笔下的壮美景象,比如“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是陆

4、游听到宋军收复洛阳美好愿望。那么在云南边陲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的作者笔下的驿路边盛开的梨花又含着怎样的美与生命呢?板书作者及课题教学活动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与意图 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 【学法指导1】师:略读就是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需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文章,开始时阅读速度每分

5、钟400字,以后逐步提高。  媒体出示:略读口诀及略读要求:一、快速阅读课文. 【学法指导1】略读方法:做到“两动”,“四不”。“两动”是动眼,动脑;“四不”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略读思考: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 2  过程与方法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姑娘、哈尼族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明确:“我”和老余路过住宿、修葺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和“我们”一起修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尼族小姑娘接替姐姐照管小茅屋;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起小茅屋。

6、并板书。      教学活动二:品读课文,精巧构思 任务与意图    理清小说的记叙顺序,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学习小说精巧的构思,通过设置两次误会、三个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过程与方法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排一下顺序,应该怎么说?明确: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起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我们”路过住宿、修葺小茅屋。作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是否把答案一下子就告诉了我们?他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

7、篇课文何以做到如此的生动,如此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呢? 明确: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 两次误会:第一次是13和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次是30—32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学法指导2】媒体出示: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三个悬念:第一个是7、8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

8、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12至14段,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29至32段,分角色朗读一下吧。旁白+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3、同学们认为主人是谁?能把理由告诉大家吗?明确:同学们分析的都有道理。雷锋、解放军、梨花、瑶族老人、“我”和老余,所有为小茅屋做好事的人,包括你、我、他,我们大家都是主人。1、 本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