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ID:38469917

大小:13.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本文三要素并初步感知主题教学步骤:一.激发兴趣字词积累1.导入新课¬¬¬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课》,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板书:《最后一课》)2.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

2、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

3、的短篇小说代表作。3.出示幻灯片,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注音: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解释:宛转懊悔祈祷哽咽诧异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了解。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2.默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清本文

4、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交流讨论后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到校时感受到的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板书:课前、上课、下课)三.体味语言理解思想(一)品读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特别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当时

5、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的现实。(二)品读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形成书面笔记,准备下节课交流)(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四.布置作业:参看课后练习第二题,思考各段文字后括号里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