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保调整过渡政策

上海市社保调整过渡政策

ID:38491178

大小:7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上海市社保调整过渡政策_第1页
上海市社保调整过渡政策_第2页
上海市社保调整过渡政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社保调整过渡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社保调整过渡政策一、现行各类保险的状况险种城保镇保综保企业37%25%12.5%个人11%----基数据实23382338二、过渡时期(第一年)缴费基数与比例险种分类职保(1)(对应原来城保人员)职保(2)(对应原来综保人员)镇保(过渡)企业个人企业个人企业个人养老保险22%8%22%8%17%5%医疗保险12%2%61%71%失业保险1.5%1%--------21%工伤保险0.5%----0.5%----0.5%----生育保险1%------------0.5%----缴费比例之和37%11%28.5%9%27%7%住房公积金7%7%------

2、----------残疾人保障金1.6%----1.6%--------缴费基数2338-116881559-116882338缴费基数的比例60%40%(过渡期第一年)60%社保下限(含残保)1066421469140631164缴纳对象城镇户籍职员外地农村户籍职员原来缴纳者及现征地工说明:城保(调整后为职保):基本养老保险、工伤、失业、生育、医疗,加之住房公积金、残疾人保障金,一般又称之为五险一金,四金等。1、企业五险成本一般为37%,个人为11%(同时需要考虑住房公积金7+7%、残保金1.6%),缴费基数为个人上一年度12个月平均收入,并不低于2010

3、年社会平均工资3896元的60%为最低基数,300%封顶,2011年缴费下限为2338元,上限为11688元。2、职保1失业与生育的比例可能性会有一些变化,目前还不明朗;3、职保2以社平40%为2011年基数下限,五年过渡,主要是针对农村户籍职员的;4、镇保的过渡政策在2011年以34%为缴费比例,社平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三年时间过渡,最终与社保(职保)并轨;5、原综保、镇保个人是不缴费的,调整后员工的都需承担一部分费用,实际收入必然减少。6、2011年7月后,非上海市户籍城镇人口均需严格执行22号文,全部缴纳职保,现已取消45岁限制。三、镇保调整过渡政

4、策年份缴费基数缴费总比例比例分配社保最低成本企业个人企业个人2011-7月前233825%25%0584.50过渡期20113896*60%34%27%7%6311642012X*60%42%31%11%2013X*60%48%37%11%2014X*(60~300)%48%按当期职保比例说明:原来镇保企业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镇保基本保险无个人缴费部分。缴费比例简单的概括为“25%+X,其中的"X",则是一种补充保险缴费。镇保暂无需缴纳残疾人保障金。镇保设计的过渡期适用为政策调整时点上的镇保企业从业人员,以及根据区县新农保试点方案由老

5、农保整建制转入镇保的企业从业人员。镇保调整时点后新录用的人员,统一按城保(职保)现行规定参保缴费,不属于过渡范围。四、综保过渡并轨为城保年份缴费基数缴费总比例缴费比例拆分社保最低成本企业个人企业个人2011-7月前233812.5%12.5%0292.30过渡期20113896*40%37.5%养老:22%医疗:6%工伤:0.5%残保:1.6%养老:8%医疗:1%4691402012X*45%37.5%2013X*50%37.5%2014X*55%37.5%2015X*60%-300%37.5%说明:1、养老保险与城保相同,医保比城保有所降低,生育、失业是否

6、增加暂不考虑。2、综保并轨范围为上海市用人单位及其农村户籍的外来从业人员,外来灵活就业人员暂不纳入实施范围。城镇户籍外来从业人员按原政策缴费参保。3、五年过渡,基数逐年增加最终与城保合并五、未来社会保险的险种模式2011年7月《社会保险法》推行之后,社会保险将形成三种保险模式:职保、居保和新农保保险类型职保居保新农保适应对象就业在职职工城镇未就业居民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

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