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庄子《逍遥游》

研读庄子《逍遥游》

ID:3849901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3

研读庄子《逍遥游》_第1页
研读庄子《逍遥游》_第2页
研读庄子《逍遥游》_第3页
研读庄子《逍遥游》_第4页
研读庄子《逍遥游》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读庄子《逍遥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研读庄子《逍遥游》求索积极人生路——教材《逍遥游》新探河南省确山县一高杨玉佳提起庄子及其思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超然物外、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精神境界,而事实上,作为一种思想能够在两千年后仍魅力不减必然有着积极的人生内涵。它固然蕴涵着传统上的消极悲观避世说但同时还昭示着积极加强自身修养说。这种积极加强自身修养说就是庄子思想中蕴涵着的积极人生观。这种积极人生观正是作为《南华经》开篇之作《逍遥游》的精神所在。首先文章从自然的物方面加以阐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鲲”化

2、“鹏”绝非易事,其坚硬的喙、其强健的翅、其锋利的爪化来是何等艰辛!且不说时间上的漫长,就说所需的毅力是何等的伟大!这北冥之鱼想徙于南冥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庄子正是借以告戒世人只有不断地付出才能不断地变化才能求得真正的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努力付出的过程是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如果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又何以实现?接着作者又用“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阐述舟要远行、鹏要高飞必须有足量的水和风,同样人要实现理想没有足够的知识品德的积累是无法达到目的的。然后作者用蜩

3、与学鸠的自满来嘲讽不思进取的人。文章不着品德修养之字而处处句句在强调加强人身修养的必要性。物如此人亦然。作者以旅行者为例,若想“适莽苍”5必三餐,若想“适百里”必“宿舂粮”,若想“适千里”必“三月聚粮”。积粮只是一种具体形式,充分准备多方面积累才是内容。旅行尚且如此实现人生目标不也如此吗?修养的高下决定了人生目标的大小。普通人如此,有影响有地位的人呢?“智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官吏们成就已经很突出了又为何遭到宋荣子的嘲讽呢?是他们自足自满不思进取啊!而宋荣子到了相当高的思

4、想境界作者为何还要批判他呢?品德修养无止境啊!半人半仙的御风而行的列子总该得到称赞了吧,可庄子的态度仍是否定,品德修养无止境啊!智有小大之分,修养亦有小大之分,庄子眼中世人的成就不过是小智,是修养的低层次要求。读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庄子的逍遥游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内涵了。即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逍遥。这里的逍遥也就是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人只有不自满不自足不知疲倦地孜孜以求,高标准严要求才能达到这人生的最高境界,人一旦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真正的逍遥。庄子为何

5、在《南华经》第一篇提出加强人身修养的观点呢?这要从庄子自身说起。庄子一生安贫乐道,他认为人生之所以有无尽的烦恼全在于人的行为与意志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人的行为活动始终难以满足精神的需求。即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一直在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两种解决办法即极大可能地获得行为上的自由及适当地5控制意志减少需求。而行为上的自由将导致精神欲望的无限膨胀,最终引起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因而适当控制意志减少需求成为庄子的唯一选择。那么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逐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继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一个

6、精神境界高的人还会有什么烦恼呢。所以说若要人生无烦恼就须控制意志,要想很好地控制意志就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这是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境界的有效途径。一个人人加强自身修养的社会是进步的社会,一个人人具有高境界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这正是跳跃在《逍遥游》中的积极进步的人生观。历代的文人志士胸怀“达则兼济天下”的宏伟抱负,一旦理想破灭,壮志难酬则陷入迷惘困惑之中。他们苦苦挣扎,无济于事之后便寻求解脱的途径,而庄子的修身养性的人生观随即成为那些落魄失意文人的良药。这与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可

7、谓异曲同工。失意文人年年有,庄子思想代代传,这正是庄子思想的生命力之所在。同时,庄子的积极人生观也不难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找到佐证。《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臣之刀十九年矣若新发于硎”名为技艺高超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实为讲述修养境界越高精神境界越自由。这是说精神的自由与养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养生即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建设,随着人生修养水平的提升生命的质量自然会得以提高。《秋水》中的河伯望洋兴叹自愧弗如、贻笑大方也是在阐述人要不断提高自己人生境界才不至于授人以笑柄的道理。埳井之蛙(井底之蛙

8、)由“吾乐与”到“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的自省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埳井之蛙所缺的“智力”5也是指较高层次的修养。惠施相梁中庄子以鵷鶵自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讲的也是品德修养的高下问题。而《庄子》一书之所以流传至今魅力不衰也是对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庄子的最有力证明。《庄子》是庄子留给世人的一座精神宝库。《庄子》的精华如一剂良药救治了一代又一代胸怀块垒之士,如一眼甘泉滋润了一批又一批精神饥渴之人,如一只号角激励着一群又一群理想破灭之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