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90370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90370

ID:38521173

大小:1.83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6-14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90370_第1页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90370_第2页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90370_第3页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90370_第4页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90370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9037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②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特点③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④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⑤其它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⑥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第五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第五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生物体对刺激均能作出相应的反应,称为应激性。由于应激性,使生物体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人和动物体就是依赖神经系统和体液(激素)来调节生命活动,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的。那么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否象一般人以为的是毫无感应呢?含羞草的叶片在受到震动或火烤后会合拢。睡莲的感性运动每当旭日东升时,它那美丽的花

2、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从酣睡中醒来。而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进入了...猪笼草:一种美丽而奇特的食虫植物会跳舞的植物舞草(豆科)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呈小灌木,它的侧生小叶在声波震动下能翩翩抖动,故名“舞草”。气温达24℃以上且无风雨时,两枚小叶便绕中间大叶自行交叉转动,每叶转动达180℃后便又弹回原处,尔后又再行起舞,纵观全株,白天小叶绕大叶旋转跳动,时快时慢,时上时下,时左时右,周而复始,运动不息。植物的应激性可见,植物也能对外界刺激(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应激性)。只是这种反应通常是细微而缓

3、慢的,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也有引人注目的,如含羞草和舞草的运动等。根据影响植物运动的因素和植物的反应方式不同,可以将植物的(应激性)运动区分为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单侧光照射茎的背地性植物向性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向光性的原因吧!一、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1、1880年,达尔文父子的实验根实验材料:燕麦胚芽鞘AB向光性的实验2、1913年杰逊明胶云母片是胚芽鞘的尖端合成某种向下运输的物质引起弯曲生长,弯曲发生在尖端下面的一段(部位)3、1926年荷兰温特胚芽鞘的尖端合成某种向下运输的物质引起弯

4、曲生长未处理的琼脂由于它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4、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从菠萝嫩枝、燕麦胚芽鞘等植物器官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吲哚乙酸。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有害(2)产生部位:由茎顶、根尖等分生组织产生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例如向光性、向地性等)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3)生理作用促进开花和果实的发育,抑制花果脱落1生长素(1)化学名称:吲哚乙酸促进侧根生成促进顶端优势二、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2、其他植物激素特点:(1)含量极少,具有高效性(2)对多项

5、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3)由一定部位产生(1)植物激素概念: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物质。(2)植物激素的主要种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细胞的伸长或分裂)脱落酸、乙烯(抑制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器官的成熟、衰老)三、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促进插枝生根;3、防止落花落果1、促进果实发育、形成无籽果实(一)、生长素最早应用于农业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吲哚丁酸、2,4-D(二)、乙烯(生产上常用乙烯利)催熟(三)、用

6、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插枝生根,提高成活率。不处理(对照)较低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后在棉花的开花、现蕾阶段喷洒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1.产生部位:由茎顶、嫩叶、根尖、发育的种子等分生组织(生长活跃部位)产生,并且生长素可以从产生的部位向植物体其他部分运输,所以分布很广。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低10-100ng/g向光性的解释原因: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生长素在尖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至背光侧背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少,生长慢→→向光弯曲生长。B感光部位:胚芽鞘的尖端C

7、弯曲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部分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不断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因此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破除顶端优势:生产实践中,使用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方式,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0生长素浓度/(mol/L)器官生长效应根芽茎10-11促进抑制10-910-710-510-3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顶端优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顶端优势──植

8、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不断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因此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的生长。顶端优势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请分析各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