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重大改革

中外重大改革

ID:38541999

大小:67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14

中外重大改革_第1页
中外重大改革_第2页
中外重大改革_第3页
中外重大改革_第4页
中外重大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重大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重大改革专题六主讲人:高晓彤学习目标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1.请列举中外重大改革的例子梳理知识巩固基础世界史中国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雅典伯利克里改革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商鞅变法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东欧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戊戌变法中国改革开放2.从不同角度,对中外重大改革进行梳理。梳理知识巩固基础一、按其改革的性质来划分:性质改革奴隶制性

2、质封建性质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社会主义性质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秦国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二、按其改革是否改变社会性质来划分: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改革三、按其改革的结果来划分:商鞅变法中国改革开放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

3、新政失败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戈尔巴乔夫改革探究问题形成认识1.同一时期的改革比较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俄国、日本、中国都进行了改革。请依次举例并对比分析其异同点(从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等方面)比较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走向近代化的改革目的都是要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改革(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内容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器物全面、广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结果失败,没有

4、使中国富强起来,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唯一强国俄国废除农奴制,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启示①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②要走富国之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不彻底逆历史潮流失败2.没有改变社会制度的成功改革(从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等方面对比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探究问题形成认识比较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背景都是在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下进行改革各自特点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扩

5、大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果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本国的现有制度。成功原因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启示①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②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③改革要勇于创新等。改革的启示: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抓住

6、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能急于求成。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和谐发展等。对重大改革的评价评价思路: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然后再看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积极性),又在多大程度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局限性)评价方法:立场分析法——改革的性质和在历史上的地位辩证分析法——积极作用和历史局限1、(2014·河南)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C.西方国家的扶持和支持D.民族解放运动

7、的兴起学以致用亮剑中考B2、(2013·河南)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A.结束了沙皇统治B.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C.保留了封建残余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C3、(2014·河南)“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措施()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B4、中国的洋务运

8、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三者的共同之处是()①向西方学习②打破旧的社会制度③挽救民族危亡④推动近代化进程A.①②B.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