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并不缺少美

物理并不缺少美

ID:38616538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6

物理并不缺少美_第1页
物理并不缺少美_第2页
物理并不缺少美_第3页
物理并不缺少美_第4页
物理并不缺少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并不缺少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四杯论文姓名王平年龄28职称中学二级单位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职务教师任教年段初中○高中○职中○任教学科物理联系电话13961132308电子信箱wp03071145@163.com论文题目物理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景的创设论文类别A○B○C○单位意见(盖章)物理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景的创设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

2、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情景”,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

3、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创设情景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创设情景”与教学内容不能油水分离,而应水乳交融,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紧紧围绕“情景”这个特点来设计。恰到好处的“情景”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成为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创设情景”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由此可见作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如何创设一个好的物理情景将会

4、显得尤其重要。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关于物理情景的创设:一、精选生活素材,诱发探究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应善于利用有用的学生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物理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感性化。也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近,物理学是如此的有用,从而激发其探求物理奥秘,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我就现场向学生要了一张纸,来演示自由落体运动的所有实验:白纸和粉笔同时下落,粉笔先落地,就得出了“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结论,对么?

5、再将这张白纸一分为二,一半扭成团,一半摊开在一起下落,然后让学生解释看到的现象,最后再用“牛顿管”来验证。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的物体展示实验,学生学的很投入,乐于接受。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课切合实际,更贴近生活,使他们觉得原来知识就在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二、利用形象性实例创设情景物理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情景,不仅使学生感到有兴趣,而且易于理解和接受。新课程理论不仅突出了对话、讨论、合作等人际交往在学习中的作用,而且强调了知识的习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情境中通过学习活动而产生的。新课程教学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倡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

6、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认知或操作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因此,对于情境的创设首先要做到轻松、愉悦、且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在今年高一摩擦力教学过程中就体现了这一点:《滑动摩擦力》教学实录1.让学生用手在课桌上摩擦,体验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2.用扫帚扫黑板,判断扫帚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关注扫帚的弯曲方向。(学生发现扫帚的弯曲方向就是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

7、方向)3.还是用手摩擦课桌。假设你的手心长了和毛刷一样的毛,关注摩擦过程中毛的弯曲方向。(学生发现毛的弯曲方向就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4.借助“长毛了”的直觉体验进行例题分析。例题设计如下:a.水平面上一物体滑动,分析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b.斜面上一物体滑动,分析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c.一物体在另一静止的物体上滑动,分析运动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d.一物体在另一静止的物体上滑动,分析静止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e.一物体在另一运动的物体上滑动,一快一慢,分别分析两个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5.利用学生通过直觉体验得出

8、的结论和原初中所学知识制造冲突,引出对相对运动的理解。(1)初中所学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正确吗?应该怎么说?(2)从“相对运动”的角度如何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老师带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