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ID:38631564

大小:3.41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6-16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_第1页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_第2页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_第3页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_第4页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研究有机质谱裂解反应的实验方法1.亚稳离子法2.同位素标记法有机质谱裂解反应机理裂解方式:简单开裂;重排开裂半异裂:从化学键断裂的方式可分为均裂、异裂和半异裂(键先被电离,然后断裂)。均裂异裂1.简单断裂(1)-裂解由自由基引发的、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位导致碎裂的过程称为-裂解。简单开裂从裂解机制可分为以下主要三种:(2)i-断裂(或叫正电荷诱导裂解)由正电荷(阳离子)引发的碎裂过程。它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i-碎裂*i-碎裂一般都产生一个碳正离子。*对于没有自由基的偶电子离子,只可能发生i-碎裂。-断裂与i-断裂是两种相互竞争

2、的反应。N一般进行-断裂;卤素则易进行i-断裂(3)σ-断裂当化合物不含杂原子、也没有键时,只能发生σ-断裂。(b)有利于共轭体系的形成与分子结构的关系(a)有利于稳定碳正离子:(c)当分子中存在杂原子时,裂解常发生于邻近杂原子的C-C键上(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中性小分子(象H2O,CO,NH3,ROH等)同时涉及至少两根键的变化,在重排中既有键的断裂也有键的生成。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的重排。质量奇偶不变,失去中性分子。2.重排反应常见的有麦克拉夫悌(Mclafferty)重排开裂(简称麦氏重排)和逆Diels-Al

3、der开裂麦氏重排具有-氢原子的側链苯、烯烃、环氧化合物、醛、酮等经过六元环状过渡态使-H转移到带有正电荷的原子上,同时在、原子间发生裂解,这种重排称为麦克拉夫悌重排裂解。具有环己烯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可发生此类裂解,一般形成一个共轭二烯正离子和一个烯烃中性碎片:逆Diels-Alder开裂碎片离子及裂解机制的应用(1)可以对一个具体的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进行解释(2)可以鉴定化合物。5.3.3有机化合物的一般裂解规律1.偶电子规律偶电子离子裂解,一般只能生成偶电子离子。2.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失去大基团,优先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3.含杂原子化合物的裂解(羰基化合物

4、除外)胺、醇、醚、硫醇、硫醚类化合物,主要是自由基位置引发的Cα-Cβ间的σ键裂解(称α-断裂,正电荷在杂原子上)和正电荷诱导的碳-杂原子之间σ键的异裂(称i-异裂),正电荷发生位移。4.羰基化合物的裂解自由基引发的均裂及正电荷诱导的异裂。5.逆Diels-Alder反应(retro-Diels-Alder)6.氢的重排反应1)Mclafferty重排2)自由基引发或正电荷诱导,经过四、五、六元环过渡氢的重排3.高分辨质谱法可测得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如:C5H14N2O3C6H14O4150150低150.1004150.0892高高分辨质谱可分辨质荷比相差很小的分子

5、离子或碎片离子。如CO和N2分子离子的m/z均为28,但其准确质荷比分别为28.0040和27.9949,高分辨质谱可以识别它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1.烷烃直链烷烃:1)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2)由一系列峰簇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单位。(29、43、57、71、85、99…)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4)比M+.峰质量数低的下一个峰簇顶点是M-29。而有甲基分枝的烷烃将有M-15,这是直链烷烃与带有甲基分枝的烷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癸烷在CnH2n+1的系列峰中,一般m/z43、57峰的相对强度较大。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则随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

6、而下降,但仍清晰可见。100809010060503020407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OFBASEPEAK1030507090110130150170190210220230C2C3C4C5C6C7m/z=29m/z=43m/z=57m/z=71m/z=8599113127141155169183197C8C9C10C11C12C13C14C16CH3(CH2)14CH3Mm/z=226n-HexadecaneM226支链烷烃:1)分枝烷烃的分子离子峰强度较直链烷烃降低。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因在分枝处易断裂,其离子强

7、度增加。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原子的倾向,产生较强的CnH2n离子。4)有M-15的峰。支链烷烃的断裂,容易发生在被取代碳原子上。这是由于在正碳离子中,稳定性顺序如下:通常,分支处的长碳链将最易以游离基形式首先脱出。脱去游离基的顺序是:支链烷烃的分子离子峰明显下降,支化程度高的烷烃检测不到分子离子峰。++++环烷烃:1)由于环的存在,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2)常在环的支链处断开,给出CnH2n-1峰,也常伴随氢原子的失去,因此该CnH2n-2峰较强。(41、55、56、69…)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C2H4=28(也可能失去C2H5).4)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