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

ID:38651494

大小:3.11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_第1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_第2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_第3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_第4页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DesignbyFgio[考试说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薄伽丘的主要作品及地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普罗塔哥拉的主张及评价、苏格拉底的观点智者运动起源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宗教改革信仰得救14---16世纪16世纪17、18世纪背景、实质、核心内容、代表人物、影响背景、马丁路德的主张、实质、影响背景、指导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影响文艺复兴复兴人文

2、主义成熟启蒙运动理性主义西方思想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是神灵的玩物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理性的动物古希腊先哲对“人”的思考公元前5世伯利克里执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这是一句伟大的话。”(指“人是万物的尺度”)——黑格尔进步性:①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束缚,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③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局限性:①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主观主义)②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功利主义);③否定真理的客观性;(诡辩)④忽略了人的社会性。(道德危机)苏格拉底强调“知德合一”的背景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勇敢

3、不是基于知识和智慧,“勇敢”到无法无天、无所畏惧,那就会变成“鲁莽”这种罪恶。案例探讨:勇敢是不是美德?理解1:“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崇尚知识和思想自由的同时,也重视人的道德。体现了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理性思考。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理解2:相比之下,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GDP主义理性主义信仰得救人文主义核心思想、政治宗教思想、政治文学、艺术领域英—法—欧德—欧意—欧传播整个封建制度(尤其是专制王权)天主教会统治天主教会神学对象人权、民主、法治人的信仰自由人的个性解放目标抛弃宗教外衣披着宗教外衣(异端)借助古典文

4、化以及宗教外衣方式英国革命+近代科学德意志-教皇奶牛意大利-黑死病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思想解放+政治冲击+经济发展【意识的反作用】影响欧美:革命—制度亚洲:日本—中国启蒙文学三大新教—迫害与宽容世俗君权—民族主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宗教改革近代科学文化成就经济+政治+文化【存在→意识】背景启蒙运动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什么是人文主义?(通常也译作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百度百科所谓人文主义(humanism)

5、,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文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个人的兴趣、尊严、思想自由……都是应有之义……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人文主义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广义:就是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反神学思潮。(周统治者总结商亡的教训)“天命靡常”、“惟命不于常”、“天不可信”、“天视自我民

6、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敬鬼神而远之”、“仁者爱人”----《论语》“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举一反三:人文主义在中国根据材料,古代中国人文思想的产生与近代西方有什么一致性?两者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区别?相同:都是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都是在与“神”或“天”对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区别:古代中国人文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近代西方是反抗神学的统治;古代中国人文思想关注人的社会性,近代西方则关注人的个性。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成果、成因)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论点+史实)文艺复兴是反教会的斗争宗教改革

7、是宗教内部斗争强调神的伟大树立思想权威群众基础广泛坚持神学政治和神学……强调人的价值倡导思想自由主要在知识阶层催生科学文、史、哲、艺……马克思在评价某人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文中第一个权威是:()A教皇B上帝C马丁路德理解: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圣经》至上,坚持信仰上帝僧侣变成了俗人允许神甫结婚,简化仪式,教会世俗化俗人变成了僧侣自己解读《圣经》,打破教会垄断确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破除对权威的信仰信仰得救,否定教皇权威联系比较----细化体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