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对农村初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ID:38667256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7

对农村初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_第1页
对农村初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_第2页
对农村初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农村初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农村初中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摘要: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力。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一般说来,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因此,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挫折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教育思想贯彻的片面化,使得学校教

2、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训练;重智力、分数,轻情感、意志;一直没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来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相当数量的学生虽然考分很高,但在心理素质方面却不合格,表现为心胸狭窄,意志薄弱,挫折耐受力、自制能力以及劳动观念等都很缺乏,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日益突出,出走乃至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一、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1、家庭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使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家庭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情感投资、教育投资也越来越大,许多孩子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生活优裕,心里脆弱。而在生

3、活中,又缺乏与外界的接触、联系,患心理障碍的危险性越来越大。许多学生从小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一旦受挫,往往手足无措。2、学校原因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领导、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已成为普遍现象。衡量学生往往以“一好”代“三好”,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教育内容与学生本人对社会的观察思考的认知差距越来越大。两点一线的机械生活,使学生无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心地狭窄,气量短小,应变能力差,一旦稍有挫折,往往既有灭顶之灾的感觉。3、社会原因随着人际交往、家庭交往的频繁增多,子女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成了交

4、往中的纽带或媒介。这些交往有时是在特殊的关系下或特殊的气氛中进行的,一些言过其实的赞誉,言不由衷的捧场,失度的物质刺激,会使一些学生昏昏然、飘飘然,自傲自负。当易地或易境而处,不能随心所欲时,自我意识会恶性膨胀。另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错误的舆论导向也会使学生产生心理误区,诱发心理障碍。4、自身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可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先天原因出自学生个人的气质。根据心理科学论证,一般胆汁质、抑郁质的人感情脆弱,意志薄弱,难以经受挫折的考验,这是先天的原因。后天原因表现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自我”意识强,对周围

5、事物缺少冷静的思辨,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二、对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1、加强心理疏导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令人担忧,而最好的办法是超前防范,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有这种超前意识。首先,对受教育者的家庭环境、个人气质、个性特征、3成长历史都要作充分细致的了解,进行科学的分类,建立必要的档案。此外,还要注意细心地观察,善于捕捉学生细小的情绪波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防微杜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决不能视而不见,等问题成了堆、升了级后才去解决。当问题出现后,教育者要沉着冷静,宽严适度,制定方案,加强疏导。班主任是

6、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由于学生的心理波动、受挫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因此班主任须与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班主任要及时向科任老师通报学生的个性特征、近期动态、家庭情况等,让科任老师心中有数,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能根据学生不同特征区别对待。学校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渗透,彻底改变溺爱、迁就等错误的教育方法。此外学校可通过家长联系簿及时与家庭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避免空洞的说教,生硬的训诫,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手段灵活,注重实效。班主任要利

7、用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心理相融法、心理适应法、心理愉悦法,心灵震撼法和心理内省法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养成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抵抗挫折能力,面对挫折,鼓励自己拿出勇气,再创成功,使挫折教育内化。教师平时要注重感情投资,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以备日后用感情的钥匙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理大门。学生受挫后,最需要的就是安慰、关心、理解,教师和家长必须以宽容的心胸,冷静的头脑来对待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危害,找出原因,提出补救办法,鼓励学生从失败中崛起。1、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的

8、根本看法,正确的人生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以,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把握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对周围事物有适度的反应,才能面对挫折,摆正方向。这是因为,正确的人生观产生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明确人生价值就是使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挥,为他人为社会多做贡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