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

ID:38676765

大小:362.9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17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1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2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3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4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5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6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7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8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9页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_第10页
资源描述:

《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CBRCWORKINGPAPER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施其武许珊珊(2014-09)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北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所载文章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论文,文中所述系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所在部门的立场和观点,有关文章的任何问题请与作者本人直接联系。如需引用请与作者联系并须注明引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签发:刘春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2014年第5期基于信贷管理视角下的不

2、良贷款反思:成因与出路①施其武许珊珊内容摘要: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逐步上升,尤其是2011年四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反弹,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和担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经济增长放缓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客观因素影响,在宏观经济“三期叠加”背景下,部分行业、企业和个人经营风险持续暴露,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行,但深入探究不良贷款形成的内部成因,其中也还有银行自身信贷管理方面的问题,绩效考评不科学、偏重担保而忽略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关注、人力资源配备不足、信贷管理基础性工作不

3、到位等仍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的短板。本文在分析银行业不良贷款变化特点的基础上,从银行信贷管理层面深入剖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部成因,梳理银行粉饰资产质量进行监管套利的表现形式,进而提出建议,以期为监管部门及银行机构应对当前不良贷款反弹提供借鉴。关键词:不良贷款;信贷管理;绩效考核①本文作者供职于中国银监会安徽监管局。本文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1一、引言从世界范围看,不良贷款成因大致可以分为市场化成因和制度化成因两类。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多由市场化原因形成,其形成基本理论大致包括信用论、内在脆弱性理论和行为

4、理论三类。信用论所持观点为,由于贷款的使用和归还在时间上相分离,发生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不可避免。Minsky于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金融脆弱性理论,Mckinnon(1998)进一步论证,信贷市场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诱发借款者的道德风险,从而提高拖欠的可能性。银行行为理论认为,贷款竞争加剧、客户经理利益驱动等,减弱了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和放松信贷管理,提高了银行不良贷款发生概率。而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形成则具有明显的制度性特征。中信证券研究团队(2012)的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变迁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宏观经济波动的影

5、响。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上所形成的不良资产,很大部分是制度改革成本,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部体制性因素的影响程度在逐步下降,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不良资产的影响在增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对经济活动的反应更加敏感。安徽银监局(2013)针对辖内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快速上升的现状,选取了16个市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新发生不良贷款的32家小微企业进行了典型调查,小微企业新发生不良贷款受关联企业风险传导和经济下行影响的占七成左右。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表明,随着银行股改的逐步推进,行政干预、预算软约束等

6、制度性因素对不良贷款形成的作用有所淡化,而内部经营管理尤其是信贷管理水平高低成为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因素。浙江银监局局课题组(2012)采用层级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对辖内两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银行内部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通过问卷打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显示:“贷款三查不尽职”以12.09%的比重列第一位,是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市场竞争激烈条件下为争取客户而过度授信”以10.01%的比重列第二位,“客户经理资质、经验、能力欠缺”和“授信政策、制度、流程要

7、求未得到准确传达或执行”分别以9.5%、8.62%的比重列第三、第四位,表明客户经理在密切关注企业经营和及早发现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授信政策、制度和流程的准确下达和执行,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良好的前提保障。“注重第二还款来源而对客户第一还款来源重视程度不够”权重为6.18%,表明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仍应是银行衡2量信贷风险的准绳。本文主要从银行内部信贷管理层面分析现阶段不良贷款持续上升成因,进而提出有关建议。后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历史变迁和现状;第三部分着重从信贷管理视角分析不良贷款成因;第四部分总结

8、“粉饰”信贷资产质量的表现形式;第五部分提出相关建议。二、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变化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描述(一)历史回顾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形成大致可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快速上升期。1991~1993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1990年的10%左右上升至1992年的15%左右,19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