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

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

ID:38690149

大小:1.76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7

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_第1页
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_第2页
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_第3页
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设计汪炳生,等: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GONGCHENG—SH18E7JI—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12汪炳生,王珺(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以某一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沿层数自下而上减小剪力墙墙肢长度方式对原结构进行优化,采用有限元结构设计软件SATWE进行建模与分析,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结构抗震、抗风等性能和经济性。对比结果显示利用此种方式优化得到的结构不仅在结构整体性能上有所提高,而且节约材料。关键词:剪力墙结构住宅;结构优化

2、;墙肢长度;经济性中图分类号:TU97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781(2015)02‐0187‐032筑总面积为9313m,总高度为79.8m,总宽度为0引言16.9m。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地下室顶板为上部剪力墙结构具有抗侧刚度大、侧移小、室内墙面结构嵌固端。平整、结构自重大、吸收地震能量大、造价较高的特[1]2优化后结构模型点。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期获得最优结构方案并[2]节约投资,一直是工程师所努力追求的。文献[3]规定: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目前高度在100m以下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范围,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可取两层和墙体总高度构住宅的设计一般未

3、对剪力墙墙肢沿层数自下而上的1/10二者的较大值。从第10层开始选轴压比离减小长度的细化设计,因此对剪力墙结构进行剪力墙限值较大的剪力墙墙肢,采取每隔一定层数减小剪力墙肢沿层数自下而上减小长度的优化研究具有提高墙墙肢一定长度的方式进行优化。结构抗震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文献[3]规定,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1工程概况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结构原模型的标准层见图1所示。的50%;所以在优化的过程中尽量使剩余墙肢长度大于8倍墙厚,这样保证优化后的结构符合规范要求。根据以上要求,按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剪力墙墙肢长度原则

4、进行优化,优化后模型10~14层剪力墙布置见图2,15~19层剪力墙布置图见图3,20~28层剪力墙布置图见图4。图1结构原模型标准层某住宅地上28层,层高为2.9m,地下1层,层高为4m,其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max为α0.08,特征周期值Tg为0.35,场地类别为Ⅱ类。建图2优化后模型10~14层剪力墙布置收稿日期:2015‐03‐06;修改日期:2015‐03‐11作者简介:汪炳生(1990-),男,安徽肥西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王珺(1965-),男,安徽桐城人,合肥工

5、业大学教授级高工.枟工程与建设枠2015年第29卷第2期187工程设计—GO1N88GC—HENGSHEJI汪炳生,等:改变剪力墙墙肢长度在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中的应用(3)振型:通过查看STAWE计算结果可以知道:优化前X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为96.82%,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为95.76%,优化后X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为96.09%,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为94.92%。优化前结构与优化后结构的有效质量系数均满足要求。图3优化后模型15~19层剪力墙布置3.2变形特性结构变形特性是指描述结构变形的一系列参数[2]值。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特性可以通过层间位移角,位移比等方面来控制。通过查看优

6、化受剪承载力比值和刚度比值,发现沿层数的墙肢长度突变没有使得优化后结构出现薄弱层。图4优化后模型20~28层剪力墙布置(1)层间位移角:在STAWE软件中,可以直接3优化前后结构性能对比分析通过查看计算结果来得到各种工况下层间位移角。优化前后层间位移角对比表见表2所列。3.1动力特性表2优化前后层间位移角对比情况结构动力特性是指: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工况地震作用下风荷载作用下[4]尼。都是结构固有的特性,与外界作用无关。X向1/11161/1603优化前模型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主要可以通过周期、周Y向1/13091/1236X向1/10621/1550期比、振型等方面来控制。

7、优化后模型Y向1/11661/1122(1)周期:优化前后周期对比见表1所列。表1优化前后周期对比情况根据表2可以看出,优化前后结构都符合规范关优化前优化后优化前优化后于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优化后在两种振型周期/s周期/s平动系数平动系数工况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比优化前相应工况下的层12.67802.72620.990.99间位移角稍大且更加接近规范限值,说明优化后结构22.60152.69130.991.00刚度较优化前变小,构件设置更加合理。31.83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