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乡贤缺失是

乡约乡贤缺失是

ID:38697679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7

乡约乡贤缺失是_第1页
乡约乡贤缺失是_第2页
乡约乡贤缺失是_第3页
乡约乡贤缺失是_第4页
乡约乡贤缺失是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约乡贤缺失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乡约乡贤缺失是“三农”问题的历史根源2015-03-1318:41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五老评热点】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寻回失落了的“乡愁”,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点话题。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乡村文化如何重构?如何在重构乡村文明中发挥乡约乡贤的作用?就此,光明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发表观点。以下为访谈实录。  “乡约”以德礼为先,是带有自治性质的乡村社会治理方式  乡约指在乡里中订立的村民共同遵守的规约,其渊源要追溯到西周时期。现在通常所说的乡约起源于北宋《蓝田吕氏乡约》,是吕氏兄弟——吕大

2、防、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制订,吕大钧亲撰的。吕氏家族当时是蓝田的望族,四兄弟先后都从教于著名理学家张载和程颐,其德行、才能、名望享誉关中,是著名的乡贤。他们认为乡贤不应独善其身,而应推己及人,以敦化乡风乡俗,制订规约来在乡里推行教化,目的是劝民为善,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吕氏乡约》以儒家道德伦理为准绳,规定同约人要“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典型地体现了德治、礼治、法治三元和合的立体乡村治理模式。  礼在古代是普遍适用的社会规范体系,是一个道德与法律、道德与信仰、道德与哲学、道德与政治等交错重叠的网络状结构体,礼治在中国历史上起着巨大的而全面的社会整合作用。在

3、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体系是道德、礼乐和法律的三位一体,是形而上之谓道,形而中之谓人,形而下之谓器的三元和合,其思想根源是天地人三才的和合。所以,由礼乐文化推演出来的礼治在德治与法治中起着中道制衡作用。《吕氏乡约》以德礼为先、为重,以惩罚为后、为轻,符合儒家德礼为政刑之本,政刑为德礼之末的基本治理思想,不同之处是传统的德礼政刑治理模式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以皇帝-官吏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官方治理,而《吕氏乡约》则是以乡绅-村民为主体的自下而上的民间自治,反映了宋代以来中国社会治理方向与模式的变化。  南宋时,朱熹对《吕氏乡约》加以增删而成《朱子增损吕氏乡约》,广泛作为道德教育读物,影响极大。明代王守

4、仁曾做《吕氏乡约》颁行《南赣乡约》,对《吕氏乡约》的内容和形式又有所发展。现代梁漱溟认为《吕氏乡约》充满了人生向上的意义,不仅包含了地方自治,而且成为一种伦理情谊化的组织,也模仿《吕氏乡约》创办乡村学校,推行乡村建设。  乡约对于规范乡民的思想言行,移风易俗,维护和巩固封建国家在乡里的统治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封建统治者和理学家的倡导下,宋代以后乡约逐渐成为乡里的政治性较强的组织,成为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和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城市化,不能抛弃乡村温情  我们国家现在推行城镇化,这本来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只是我们要清醒地看

5、到,当今中国的城镇化存在很大的问题。从宏观方面来说,中国改革开放,社会结构深层变革,商品经济浪潮席卷中国大地,城镇化成为基本国策,城市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乡村则处于拜掏空与吸干的悲惨境地,造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对立,不仅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还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这种情形与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当初所面临的城市化进程具有相似性,但同时又有自身的复杂性。  从微观来看,城镇化应与工业化相适应,与产业发展同步,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地方领导为了追求看得见的政绩,不顾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片面理解城镇化,不顾群众意愿,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急于求成,贪大求洋,不切实际推进城镇建设,大拆迁,大建造,“空城、鬼城”不断

6、出现,数千年来自治的、礼让的、温情的乡村正在消失,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社会、政治、道德、环境问题。  现在中央已经开始重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于城镇建设的要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实就是想调正目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城镇化保留一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怀。其实民间力量对美丽乡村的快速消失也颇为焦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重建乡村的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的运动中来。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重建传统乡村文明?这当然是很大的问题,我只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深深地植根于广阔的乡村。我们的祖先

7、在进入文明以后,就创造了城市,但是我们的发展道路与西方不同,没有过分偏向城市化而导致乡村的败落,城市依靠广大农村的物质支撑和文化涵养,城市与农村是山水相依,共生共荣,平衡发展。今天中国发展的道路应该有自己历史的延续性,而不是盲目地模仿西方,避免走上西方曾经过分城市化的误区。乡村文明的重建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城市化,而是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