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从增来陈嵘

减从增来陈嵘

ID:3870818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8

减从增来陈嵘_第1页
减从增来陈嵘_第2页
减从增来陈嵘_第3页
减从增来陈嵘_第4页
减从增来陈嵘_第5页
资源描述:

《减从增来陈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减”从“增”来—我的“减负”观深圳市石岩上屋小学陈嵘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比如阴阳、对错、增减。就像天平的两端,两端的物体必须等重,才能保持平衡。减负也如此,如果不让“减”与“增”的天平保持平衡,教育就会出问题,教育就会摔跟斗。一、增减对举是减负的根本1、负担“减”,目标态度得“增”。我们在此要进一步强调:孩子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孩子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我们没办法谈“减负”。可以说学习目标不明确,孩子学习上的什么活动都是负担;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就没有效率。因为他不愿意学习,对于学习的事仅是应付而已。做事仅是应付,

2、还谈什么效率呢?学习效率没有,就算是少量的作业也得花大量的时间,还谈什么减负呢?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相当大部分学生是在老师家长的压迫下学习的。笔者所在的学校,老师总有成为追讨队队长的时候——追讨学生的作业。有这些现象,我突然联想到中国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我们发现,中国真正的现代大师级的人才,就是在那时培养起来的。那时的条件多么艰苦,那时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最不宜读书的时期。但那时出了人才。当时的国难家仇使每一位学子怀揣一颗报国之心,能不认真读书吗?所以“减负”得先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读书?为谁读书?什么是负担,负担是不能承受和不愿承受的东西。如果学生对

3、某一学科感兴趣了,热爱了,那还是负担吗?还用担心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吗?还用教师布置一大堆的作业硬逼着学生完成吗?还用老师向黄世仁一般的“催租崔粮”吗?2、“减负”有底线,不是什么都减。每一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减不得的。我们就拿小学语文为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儿童,掌握课标所规定的3000个常用的汉字,这个目标是不能减的。因为掌握与否,绝对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如果此项目标都达不成,我们休谈什么孩子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但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看,至少30℅的学生连这个目标也没有达成。达不成这个目标,教师就得增加压力让学生完成

4、这个任务。人家30分钟完成的,这些学生就得增加时间。这增加的时间对这30﹪的学生不应该叫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这实在是他们应该完成的。因为孩子的学习效率本身就有高低之分。对学习效率低的,适当的增加学习时间,增加复习的时间这叫对孩子负责,不叫增加负担。我们计算学习时间应以所有学生的平均数位为基数。当然,尽量的增加学习的趣味,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乐趣,是必要的。减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如果不感兴趣,连吃饭睡觉都是负担。有了兴趣不吃饭不睡觉也快乐。至于兴趣,一是培养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比如语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美,文章结构技巧的美有

5、兴趣,他还不主动去探究《红楼梦》,不去探究严监生,浮士德。他都主动的探究了,成绩的事还用担心。一是培养学科外的兴趣,比如书法、器乐、体育活动等。这种兴趣可以调节学生的大脑,实现劳逸结合,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加学生的信心。3、对孩子的心智系统言,应实现“增减”平衡。花在文化知识学习上的时间减了,那么花在其他兴趣爱好的时间就应相应的增。只减不增是很危险的。因为孩子的心智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各个方面共同和谐的成长,才能维持系统的平衡。以前我们单注意了孩子的文化学习,对孩子的其他智能的发展关注不够。今天我们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课业负担减轻了,那课业负担以

6、外的其他心智能力应得到应有的提升,不能课业减了,负担轻了,其他智能仍然没有得到发展,那减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同时孩子的精力充沛,花在学业上的时间减了,剩下的时间剩下的精力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合理的消耗,是会变成危险的因素的。4、学生“减”教师得“增”。应该看到,教育改革都十多年了,到今天为止还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教师没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没变,教育教学的效率没变。穿老鞋走老路的情况依然存在。所以只得让学生机械的练习,题海的战术,大海里去捞针。仍然靠牺牲学生的大量时间精力来获得所谓的成绩。因为部分教师的课堂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以笔者所从事的小学语

7、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为例,今天,仍然将课文叙述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大有人在,保守估计不低于百分之五十。摘录课堂里师生间的交流对话如下:“同学们谁下山哪?”“小猴子。”“小猴子下山干嘛呀。。。。。。如此仅针对文本内容的简单对话设计,哪能激起孩子的思考,哪能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须知语文课与其他课有相当大的区别,语文课弄清课文的内容是为进一步的教学打基础,课文只是个凭借,只是个例子。弄清课文写了什么只是语文教学的开始。我们却把精力花在这个上,连教学内容都没有弄清能不低效吗?再说咱们新课标所强调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培养了多少,学生掌握了多

8、少?方法与习惯那才叫素质。这些素质都没有,不靠牺牲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硬填硬塞,还能如何呢?所以减负必须与增效对举。增效的根本在教师,教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