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

ID:38744199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8

棍棒底下出孝子_第1页
棍棒底下出孝子_第2页
棍棒底下出孝子_第3页
棍棒底下出孝子_第4页
棍棒底下出孝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棍棒底下出孝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忆小时候,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有挨打的经历。因为中国有句古话: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很多名人也是被打出来的,被称作“百年出一人”的天才、世界“钢琴王子”的郎朗,他父亲郎国任曾经回忆:“平时,郎朗到点就得赶回家练琴。此次学校成立了合唱团,让郎朗伴奏。郎朗回家迟到了两小时。郎国任一把拽住回家的儿子,揍了起来。越打火气越旺,他拿出一包药放到儿子面前,恶狠狠地说:你弹不好琴,别活了,你死了吧!要么跳楼,要么吃药,你选一样吧!郎朗眼里充满了委屈和绝望:我为什么要死?我没有错!这个9岁的孩子把药片朝墙上狠狠摔去,用头朝父亲撞去。”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他的儿子傅

2、聪现在也是一位国际级的钢琴大师。傅聪幼年也是被父亲逼迫着学习钢琴,傅雷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厉,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孩子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下来抓着儿子的头就往墙上撞。    万幸的是,这两个被打出来的孩子成才了,可是被打成才的比例究竟有多高呢?现今的教育强调按孩子身心发展自然规律培养孩子,不能用暴力的手段,那样会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但是很多人又说,那是外国人的一套,不适合中国人,老祖宗的家训,千百年流传,是适合中国社会的中国孩子的。    究竟是打还是不打,究竟棍棒底下能出孝子吗?作为家长,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过犹不及”不能单一地说哪

3、中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    对孩子要不要进行棍棒教育?    当然是要的,但是必须要刚柔并济,一番棍棒之后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她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必须接受惩罚,现在妈妈不惩罚你,以后走上社会,会受到更大的惩罚。孩子必须明白的是,父母的棍棒是爱的表现,不仅仅是通过暴力让他屈服。    陶陶4岁半了,我打过2次,一次是为了纠正她的一个毛病:无论跟谁生气,都会摔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很伤心很绝望的样子。跟她说了很多次都不能改正。那次是跟爸爸赌气,摔了我带她在苏州买的一个陀螺,非常痛苦绝望的样子,我是又心疼又生气,打了她几巴掌。然后,把她抱在怀里,问她,跟爸

4、爸生气摔了自己最爱的东西是不是就开心了?她回答是不是;我就问不开心为什么还摔呢?她沉默;我又问,你跟爸爸生气,你觉得是自己不对还是爸爸不对?她说是爸爸错了。我说:“你看,既然是爸爸错了,我们应该惩罚爸爸,对不对?可以是却摔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是不是在拿爸爸的错误惩罚自己?”她点了点头。我又问:“现在可明白妈妈为什么打你了?”她沉默。我说:“妈妈这样是希望你记住,希望你以后跟别人生气时不要再摔自己最爱的东西,谁犯错误就要惩罚谁,永远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知道了吗?”陶陶默然的点点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过。    中国传统家教“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

5、器”的观念根深蒂固。当赏识教育,快乐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我们就出现这样的困惑:对孩子,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就变成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就不高兴就和大人闹,家长批评一句便不得了,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    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但是打也要有策略和原则。    1.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

6、力倾向的人。    2.惩罚要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3.“人前教子”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一定要注意打孩子的场所,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    打完以后要爱抚,讲道理,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打他是为他好;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

7、这件事情做的不对。吉祥娃娃    要打,但是要打得有艺术,抓住孩子的特点和心理,打出效果,不是盲目的为了打而打。    个人观点:案例所呈现的两个例子,不是适用所有人的教育方式,他们的父亲是在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以后才作出的举动,没有那个家长是不心疼自己的孩子的,为了望子成龙,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不择手段。    郎朗的父亲应该知道朗朗爱音乐如自己的生命,他的这个举动虽然过激了一点,但是,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肯定是不想让朗朗破坏规矩,不要以为为了学校的任务就可以网开一面,说不定有了第一次原谅,就会有第二次,如此下去,就会把自己练琴的事情耽搁掉。父亲的激将法,

8、是在确认朗朗热爱艺术热爱生命的前提下做出的可取之法。    至于傅雷先生可能是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