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与教育

浅谈哲学与教育

ID:38745831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8

浅谈哲学与教育_第1页
浅谈哲学与教育_第2页
浅谈哲学与教育_第3页
浅谈哲学与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哲学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与教育的关系教育非它,乃是灵魂转向!——柏拉图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在柏拉图看来,教育

2、是一门技艺,正如同兵法、政治一般恰恰是最重大、最美好的技艺。柏拉图的箴言于今日的现实启示,并不仅仅在告诉我们教育所应具备的形而上地位,教育内在地和城邦的安全与治理关联在一起,成为最重大、最美好的问题之一;而且也正因为是一门技艺(art),就存在一个如何使之臻至理想境地的问题,教育始终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于人、于社会来说,怎样的一种教育才是好的?才是符合社会正义与善的原则?——即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朝向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可以依据什么来判定现行教育是否成功?这些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教育理想问题。柏拉图主张理念居于首位,哲学的首

3、要任务就是由哲学家遵循一种作为真理和至善的理念设计出理想国的模式,公民由此而在理想的城邦中过上好的生活;因此,就象是手工艺者以一种理想型式为依据制作床和桌子的技艺一样,哲学家需要通过训练掌握城邦治理的技艺。在直接参与政治失败之后,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建立了学园,希望通过哲学的教育在人心中建造其第二等好的城邦。因此,柏拉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探讨教育作为一门具有独特地位的技艺,首先要询问这门技艺所遵循的理想型式,即教育的理念。二、什么是教育的理念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转折时期,人类智慧的焦点会一次比一次强烈地转向人自身,转

4、向与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的教育。人们对教育寄托着热情与希望,而现实的教育往往不尽人意。如何才能使教育走出现实的困境?这需要我们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层意义上的理解。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哲学问题,因此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离不开教育哲学问题的探讨。关于教育学的哲学基础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有过论述。赫尔巴特曾指出:“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阻碍。”从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说的实践哲学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伦理学,用实践哲学来说明教育目的就是把伦理

5、学上的“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这五种道德观念作为教育的最高追求。虽然赫尔巴特所讲的实践哲学和心理学在今天看来是不成熟的,但他对教育学基础的论断为以后的教育学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针对赫尔巴特的这种关于教育学基础的论述,新康德主义哲学家那托而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育学的基础不应限于伦理学与心理学,它应该包含哲学的全部,教育目的的规定,还包括逻辑学与美学。按照当时人们认同的哲学体系,所谓哲学就是规范科学,实际包含逻辑学、伦理学和美学三科。教育学的基础是哲学的一部分还是哲学的全部,这是那托

6、而普和赫尔巴特观点的区别。在今天看来,这种区别是微不足道的,重要的是他们对教育学发展方向的共识,那就是对教育学的哲学基础的认同。王国维先生对“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这一论断是十分赞同的。在考察西方教育学的历史之后,王国维明确地宣称:“夫哲学,教育学之母也。”为什么哲学可以作为教育学之母?对此,王国维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学只有具备近代意义上的哲学基础才能保持真正的学术独立;另一方面是因为“世所号为最有用之学如教育学,非有哲学之预备,殆不能解其真意”,也就是说,只有依靠哲学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教育的本意。哲学是教育学的理

7、论基础,这不仅可以从一些著名教育家的言论中找到证据(虽然他们个人的哲学或者他们所说的哲学是不同的,但他们把哲学作为是教育学的基础这一点却是一致的),另外,教育思想史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教育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同的流派,如文化教育学、试验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正是由于它们哲学基础的不同才导致各种流派之间教育思想的迥异。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方面教育学和哲学本身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也有一种日趋拓宽的趋势,然而“哲学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处于最高层的地位没有变化,即使在教育学’闹‘独立’的时期也是

8、这样。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被人自觉地意识到”三、哲学与教育的关系1、教育目的需要哲学的指引西洋教育目的,受个人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哲学的起伏支配。个人主义哲学认为个人为实在的,其教育目的以发展个人特性,培养个人人格为主旨;社会主义哲学则认为社会为实在的,其教育目的,在造就个人为社会服务,以谋社会群体的福利。希腊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