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流”现象

中国“韩流”现象

ID:38771615

大小:27.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中国“韩流”现象_第1页
中国“韩流”现象_第2页
中国“韩流”现象_第3页
中国“韩流”现象_第4页
中国“韩流”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韩流”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的“韩流”现象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和与之隔海相望的韩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韩国制造”如暴风骤雨一般侵入中国,韩国明星、韩国歌曲、韩剧、韩国化妆品、韩国流行服饰、韩国饰品等一系列韩国制造的产品受到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青少年的极力追捧,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些“韩国制造”的事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韩流”,在中国成为了“流行”的代名词。试问中国的年轻人,有多少人不知道SJ、李敏镐,有多少人没留心过《宫》《花样男子》《城市猎人》?本文围绕“韩流”的定义、“韩流”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历程、“韩流”在中国盛行的原

2、因、当今“韩流”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韩流”现象的评价进行了论述。论述中将引用一些学者对“韩流”现象的认识,再加上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悟。关键词:韩流、中国、综合论述一,关于“韩流”的定义郑贞淑认为所谓的“韩流”,是指对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亚洲范围内掀起的一股流行韩国大众文化现象的简称[1]。程亚文认为韩国影视、韩式美容、韩国烧烤和泡菜等等事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为一股“韩流”,在中国成为“流行”的代名词[2]。李大武所认为的“韩流”指的是韩国音乐、电视、电影、游戏及其他与韩国有关的文化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大陆,并受到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以及青少年们的欢迎喜爱[3]。许徐则认为“韩

3、流”一般分为“韩国电视剧”、“韩国音乐”、“韩国电影”、“韩国游戏及其它”四类,“其它”中又包括美容、足球、手机、现代汽车等。在中国受众面最广,影响面最大的当属韩国电视剧和韩国音乐[4]。在社会学家看来,所谓“韩流”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持此类定义的还有薛宝林、张丹[5]和陈久国、罗媛媛[6]等。由此看来,研究者们对于“韩流”定义的了解还是较为一致的。二,“韩流”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韩国百变天后李贞贤是把“韩流”引入中国第一人,并引起轰动。其次是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随着韩国歌手在中国舞台的出现,“HOT”、“东方神起”、

4、“superjunior”、“bigbang”等韩国流行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国传播开来。韩国电视剧,特别是以《人鱼小姐》《传闻中的七公主》等为代表的长篇连续剧和以《浪漫满屋》《秘密花园》等为代表的青春偶像剧受到了中国中年妇女及青少年的追捧。一些青少年对韩国影视明星和歌手的兴趣和关注,形成了一股韩国流行歌曲、电视剧以及韩国影视明星的“热潮”。中国一些报刊把这一现象称为“韩流”,韩国媒介则把这一叫法借了过去。目前,这股“韩流”似乎越涌越急,并向越南、蒙古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扩散。“韩流”滚滚,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日趋多样,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

5、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如韩国的化妆品、结婚礼服、韩国比萨饼屋、韩剧服装,以至韩国的二手车、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玩具等。与此同时,一部《大长今》也将韩国饮食带到我们身边,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我们的餐桌.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星”,甚至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三、“韩流”在中国盛行的原因对于“韩流”在中国盛行的原因,笔者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郑小红在文章中提及到:中国文化可以历经5000年仍然保持原有风貌,保持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模式,这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分不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是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心理文化基础,没有

6、这样一个基础,不仅不能消化、吸收外来文化,还有可能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从而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中国社会强烈的宽容气氛,甚至使得一些独立性很强的外来文化一旦进入中国,便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在不知不觉中融合于中国文化的整体之中。纵观中国百年文化史,总有各国影视掀起的“风潮”。民国时期充斥好莱坞电影,五十年代大兴苏联电影,六、七十年代风行朝、越及东欧国家电影,七、八十年代刮起“日本风”,印度电影甚或墨西哥电视连续剧也曾受中国观众喜爱。近些年来,中国观众突然又迷上了韩国影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众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7]。朴光海认为中国人对韩国文化没有抵触或反感情绪,历史中国与韩国

7、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传统往来关系,在文化方面也没有发生过直接的冲突[8]。这也说明了其包容性。罗媛媛、陈久国、刘从德也持有此种观点,认为“韩流”现象在中国兴起的内因是由于中国文化自身的包容性[9]。(二)儒家文化的同根性中韩两国同处东亚,既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又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曾领先世界,受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追捧。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曾是统领亚洲、尤其是东亚各国的根本思想。由此沿袭下来的“韩流”和当今中国的思想文化,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