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教案》PPT课件

《大肠息肉教案》PPT课件

ID:38775515

大小:232.3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19

《大肠息肉教案》PPT课件_第1页
《大肠息肉教案》PPT课件_第2页
《大肠息肉教案》PPT课件_第3页
《大肠息肉教案》PPT课件_第4页
《大肠息肉教案》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肠息肉教案》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肠息肉及肠息肉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肿瘤外科陈春明主任医师概念定义:结直肠腔内粘膜隆起病变,病变大小、数量不一。可单发、多发,形态上可分为有蒂、广基。临床上在未明确隆起病变的病理性质前均成为息肉。分类单发多发新生性管状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肿瘤性)绒毛状腺瘤Gardner综合征管状绒毛状腺瘤Turcot综合征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病Peutz-Jeghers息肉Peutz-Jeghers综合征炎症性炎性息肉假息肉病血吸虫卵性息肉多发性血吸虫卵性息肉良性淋巴样息肉良性淋巴样息肉病化生性病化生性(增生性)息肉化生性(增生性)息肉病其它粘膜肥大性赘生物增生性息肉又称化

2、生性息肉,广基、半球形、表面光滑、呈淡红色或淡褐色;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不会恶变,诊断明确可不予处理;但与腺瘤外形相似,注意加以鉴别,应对其中具代表性息肉切除活检,以排除腺瘤。幼年性息肉多见于新生儿和10岁以下儿童,大多直径1-2cm,球形、卵圆形,多数有蒂。极少恶变。常见临床症状:便血、息肉从肛门脱出。诊断:直肠指诊、肠镜检查。处理:肠镜下切除并明确诊断。炎症性息肉因肠道慢性炎症增生而形成的病变。常见病因: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血吸虫、阿米巴、肠结核等炎症性息肉除良性淋巴样息肉外可恶变,需注意随访观察。腺瘤性息肉也称为上皮内瘤变。病理分类: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

3、毛状腺瘤。管状腺瘤:85%直径<1cm,直径越大恶变概率越大,当直径>3cm,恶变率可达11%。绒毛状腺瘤:直径多数>1cm,恶变率>40%。腺瘤性息肉临床症状:大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可通过直肠指诊、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病理活检:腺瘤具有明显细胞学异型性,但腺瘤细胞未突破基底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癌变伴固有层或粘膜肌层浸润,但未侵犯粘膜下层,为高级别上皮内腺癌;浸润粘膜下层则为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1.有蒂腺瘤恶变往往不会侵犯肠壁,直径<2cm管状腺瘤、<1cm绒毛状腺瘤可行圈套电灼切除术。2.直径<1cm广基腺瘤恶变可能性较小

4、,可多处活检后电灼切除。腺瘤性息肉3.直径>1cm广基腺瘤若活检确定为无恶变管状腺瘤则电灼切除,若为绒毛状腺瘤则行外科手术(肠切除术)。4.腺瘤活检为恶性按早期结直肠癌处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结直肠腔内布满大小不一具有恶变倾向腺瘤。自然病程:临床前期、腺瘤期、癌肿期。婴幼儿无息肉无症状,10岁以后出现腺瘤性息肉,20-30症状渐加重,30-40岁则发生癌变。腺瘤期主要症状便血、粘液便、腹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0岁前极少恶变,但一旦确诊仍应尽早手术。1.结直肠全切除回肠造口术2.结肠全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3.结肠全切除、部分直肠切除、回肠

5、直肠吻合术Peu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性非肿瘤性息肉病。儿童时期出现黑斑,多见于口唇皮肤、颊部粘膜;息肉多发与小肠、十二指肠、结直肠次之、胃最少。少数无症状,多数为青少年期出现腹痛、便血、息肉脱出肛门外。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多脏器癌变率均明显升高,息肉可以存在错构瘤-腺瘤-腺癌或错构瘤-腺癌恶变途径,癌变率2-3%。单个息肉肠镜下切除,多个息肉而无症状随访观察。外科手术处理胃肠道息肉产生并发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