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

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

ID:38814674

大小:10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19

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_第1页
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_第2页
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_第3页
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_第4页
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原始分、标准分及标准分的转换高考自从1977年恢复以来,不断改革、完善,其中标准化考试就是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是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试题编制的标准化,施测过程的标准化,评分计分的标准化,分数合成及分数解释的标准化等过程,其中分数的标准化最为考生及家长所关注,由子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也会带动其它考试模拟标准化考试,采用标准分记分,并作为评定学生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这也将为更广大学生、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一、原始分数欲知什么是标准分?为什么要实施标准分计分?还得从什么是原始分说起。所谓的原始分数就是指在一次考试后,

2、从试卷的卷面上直接得到的分数。原始分数,我们是那样的熟悉,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见了90分、100分都非常高兴,可是我们审视一下原始分制度发现有许多的不足。1.没有绝对的参照点,或说没有绝对的零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买菜、量衣,买菜用秤、量衣用尺,都是以“没有”为计量起点的,即没有一点点重里,没有一点点长度为称量的起始点来进行度量的,那么没有一点重量或长度为计数起始点就是绝对零点。在教育测量(考试)中,难以寻找到学生成绩等精神特性的绝对零点。如某生数学80分,语文85分,很难找到这两科的绝对零点,因而也就难以比较他哪科学得更好,很可能他的数学成绩处在班级前几名,而语文成绩刚达到班级的平均水

3、平。但作为心理现象(学习结果)的考试,还是有一个参照点来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学习能力的基点的,这个参照点就是零分,但零分并不是绝对的零点,这是一种人为所确定的参照点,因而它是个相对的参照点。恰似我们测量陆地高度时选定海平面为测量高度的参照起始点(零点)一样,零分并不意味着学生一点知识也没有掌握。考试中出现零分是山命题者所确定的标准决定的,即是由测量难度决定的,因而零分也是相对的。不同科(次)的考试由于难度不同也就有了不同水平的零点,这种因参照点不同,使得不同科(次)考试分数无法比较.2.原始分数不具等值性(等距性)。一般的考试原始分数都是以一分为单位的,但这一分单位的意义在不同的科(

4、次)考试中是不同的。“一分”与物理学中的温度概念的“一度”是不同的,每一度的变化对于确定了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即比热是个常数),但一分值单位所指的内容就难以确定了,同是一分,在试题难度小,分数偏高的学科中的价值较低;而在难度大,分数偏低的学科中的价值较高。说得通俗一些,前面的分数显得“毛”,而后面的分数显得“实”,这样同是一分在不同的科(次)考试中的意义就不同了。同是一分值,它在不同科(次)考试中受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及由此而引起的参照点不同和考生的素质状况影响,其一分值单位的意义就不同,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原始分数就不具有等值性。再就是通过考试所得的分数并

5、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水平,由此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在同一次考试中相同的分数差异,并不能说明有相等的能力差异;不同的考生在两次考试中成绩提高幅度(分数)相同,也不能表明他们提高的能力相同。3.具有不确定性。任何测量都有误差,而考试作为一种教育测量,有误差更不可避免,也更难以控制。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命题、考试过程中的环境,考试者的行为,被试者的动机及评分等环节。在原始分数制度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影响分数的准确性,因此,原始分数只能是真实分数的最佳估计,而不是其确切的真实分数。我们不能说60分就一定强于59分.总之,在原始分数制度下,我们不能把分数视为一个点,而应看作是一个

6、带状区间。4.具有孤立性。单就某一原始分数,我们无法确切地解释被试的行为。如某生数学考试成绩为80分。仅凭这个孤立的分数我们无法得知该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即无法知道与其它学科或与其它同学的相比,他的成绩是高还是低,然而我们却习惯地认为80分,学得不错;俗语说水涨船高,水落船降,如果该生所在集体平均分为90分或50分,我们能做出同样的评价吗?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分数有许多缺点,由于原始分数使用久远,以其作为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及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成为习惯,但习惯了的并不表明其就是科学的。我们还可稍作一下具体的分析。如“同一学科的两次考试的成绩或同一次考试的不同学科的成绩的比

7、较”,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常犯的错误。任何比较都有前提,前提条件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否则就不具可比性。分数比较的条件是参照点相同,单位分值具有等距性,然而不同科(次)的考试命题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参照点、单位分值难以保持一致,因此不同科(次)考试分数无法比较是显而易见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牢记了“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条真理,却忽视了比较的前提条件。据报道青海省的某小学的一个班在一次38人参加的语文、数学考试中,两科及格人数均为13人,其中夏斐同学这两科成绩分别为7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