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 (2)

等差数列 (2)

ID:38833208

大小:2.49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6-20

等差数列 (2)_第1页
等差数列 (2)_第2页
等差数列 (2)_第3页
等差数列 (2)_第4页
等差数列 (2)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差数列曲沃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王静数青蛙创设情境1只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张嘴,只眼睛条腿;3只张嘴,只眼睛条腿;4只张嘴,只眼睛条腿;5只张嘴,只眼睛条腿;问题1:(1)你还能接着再数下去?3612481651020(2)童谣中能总结出哪些数列?注意观察: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248(1)1,2,3,4,5,6,…;(2)2,4,6,8,10,12,…;(3)4,8,12,16,20,24,…问题2:在这张月历中用竖看其中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29,22,15,8,1,1,8,15,2

2、2,29,观察以下数列,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1)1,2,3,4,5,6,…;2,4,6,8,10,12,…;4,8,12,16,20,24,…1,8,15,22,2929,22,15,8,1,以上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探究学习1、等差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定义式:第二项起同一个常数观察归纳形成概念练习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等差

3、数列,若是,则公差是多少?××d=0d=3d=-3定义的理解与深化3)1,4,7,10,13,···2)1,2,3,2,3,4,5)9,6,3,0,-3,-6,···4)5,5,5,5,5,5,···1)1,1,2,3,4,…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②公差d一定是由相邻两项的后项减 去前项所得;③公差d可以为正,可以为负,也可以为零。2、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讨论研究深化概念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1,公差d=3,求第n项当n=1时,等式也成立。2、探索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

4、差是,求迭代法叠加法练习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等差数列,若是,则公差是多少?××d=0d=3d=-3定义的理解与深化3)1,4,7,10,13,···.2)1,2,3,2,3,4,5)9,6,3,0,-3,-6,···4)5,5,5,5,5,5,···1)1,1,2,3,4,…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②公差d一定是由相邻两项的后项减 去前项所得;③公差d可以为正,可以为负,也可以为零。例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该数列的第20项、第30项。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385,81-=-==daQ=

5、n20Q即时训练巩固新知例2、已知等差数列-5,-9,-13,…,问该数列的第几项是–401?解:因此,解得所以该数列的第100项是–401.a1、an、n、d知三求一方程思想像这样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的思想方法,称为方程思想。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2.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3,an=21,d=2,求n3.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2,a6=27,求d;练一练d=3练习反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试从知识、数学思

6、想方法进行总结?1、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迭代法、叠加法、不完全归纳法等知识:课后巩固必做题:1、教材P13练习A组第1,2,3题.2、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算。(1)试写出由奥运会年份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2)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3)2050年举行奥运会吗?3、寻找生活中等差数列的实例。选做题:1、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bn=k·an,

7、(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板书设计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6.2.1等差数列1、定义(略)2、数学表达式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投影屏幕练习:例1例2谢谢观看,敬请指导!接轨生活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算。(1)试写出由奥运会年份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2)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

8、几届?(3)2050年举行奥运会吗?题后点评求通项公式及运用的关键步骤:1、求基本量a1和d: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由此解出a1和d,再代入通项公式。2、四个量a1、an、n、d中,知三求一。像这样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的思想方法,称为方程思想。这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观察以下数列,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1)1,2,3,4,5,6,…;2,4,6,8,10,12,…;4,8,12,16,20,24,…29,22,15,8,1,以上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