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固氮作用》PPT课件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PPT课件

ID:38840504

大小:341.5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20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PPT课件_第1页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PPT课件_第2页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PPT课件_第3页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PPT课件_第4页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氮是组成生物细胞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氮气(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但由于N≡N三键非常稳定,故N2不能被高等生物和大多数微生物利用,只有少数原核微生物能直接利用N2作氮源,将其还原成氨,供植物和其他微生物利用。固氮微生物利用固氮酶的催化作用将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地球上仅次于光合作用的第二大生物化学反应。生物每年在温和条件下的固氮量约为高温高压(300℃×300个大气压)条件下工业固氮量的2倍多,约为1亿吨,故生物固氮对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和生物的生息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固氮微生物的种类自1886年M.W.Beijer

2、inck分离到能共生固氮的根瘤菌后,人们共发现了50多属100多种生物有固氮能力,这些生物均为原核生物。按其固氮方式可分为3种类型:能独立固氮的微生物称为自生固氮菌;必须与其他生物共生才能固氮的微生物称为共生固氮菌;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肠道等处才能固氮的微生物称为联合固氮菌。自生固氮菌好氧化能异养:固氮菌属(Azotobacter)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固氮单胞菌属(Azomonas)固氮球菌属(Azococcus)德克斯氏菌属(Derxia)黄色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flavum)自养棒杆菌(Corynebacteriumautotrophi

3、cum)产脂螺菌(Spirillumlipoferum)甲烷氧化菌等化能自养: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xidans光能自养:念珠蓝菌属(Nostoc)鱼腥蓝菌属(Anabaena)着色菌属(Chromatium)绿假单胞菌属(Chloropseudomonas)微好氧(化能异养):棒杆菌属(Corymebacterium)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兼性厌氧化能异养: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polymyx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欧文氏菌属(Erwin

4、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光能异养: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厌氧化能异养:巴氏梭菌(Clostridiumpasteurianum)脱硫弧菌属(Desulforibrio)脱硫肠状菌属(Desulfotomaculum)共生固氮菌根瘤豆科植物:根瘤菌属(Rhizobium)非豆科植物:弗兰克氏菌属放线菌(Frankia)白蚁等动物肠道: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植物地衣:念珠蓝菌属(Nostoc)鱼腥蓝菌属(Anabaena)(单歧蓝菌属)等(Tolypothrix)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蓝菌(

5、Anabaenaazollae)苏铁珊瑚根:Nostoc,Anabaena肯乃拉草:Nostoc联合固氮菌根际温带:Bacillus,Klebsiella热带:雀稗固氮菌(Azotobacterpaspali),Azospirillum,Beijerinckia叶面:Beijerinckia,Azotobacter2.固氮的生化机制固氮酶:生物固氮反应的核心。1960年,J.E.Carnahan从巴氏梭菌(Clostridiumpasteurianum)中获得了具有固氮活性的无细胞抽提液,实现了分子氮还原为NH3的实验。1966年,L.Mortenson从巴氏梭菌(C.Pasteu

6、rianum)和维涅兰德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andii)的无细胞抽提液中,分离出两种固氮蛋白—钼铁蛋白和铁蛋白,使固氮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固氮反应的必要条件:大量ATP还原力NAD(P)H2固氮酶N2Mg2+严格的厌氧微环境固定1molN2需要消耗10~15molATP。这些ATP由呼吸、发酵或光合磷酸化过程提供。从不同生理类型的固氮微生物细胞中抽提到的固氮酶具有相同结构,它们均含Ⅰ、Ⅱ两种组分。组分Ⅰ为钼铁蛋白(MF)或钼铁氧还蛋白(MoFd),是真正的“固氮酶”;组分Ⅱ为铁蛋白(F),是固氮酶还原酶。固氮酶的Ⅰ、Ⅱ两种组分项目组分Ⅰ组分Ⅱ蛋白质亚基数4(2大2小)

7、2(相同)分子量22万左右六万左右Fe原子数30(24~32)4不稳态S原子数28(20~32)4Mo原子数20Cys的SH基数32~3412活性中心铁钼辅因子(FeMoCo)电子活化中心(Fe4S4)功能络合、活化和还原N2传递电子到组分Ⅰ上固氮酶活力测定:测定固氮酶活力的经典方法有微量K氏定氮法和同位素法,但前者精度低,后者程序复杂。1966年,M.J.Dilworth等发表了灵敏简便的乙炔还原法,促进了固氮酶活性及固氮机理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