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

ID:38845466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0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荷叶.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听读释题,以题目为切入口整体感知课文;2、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掌握朗读技巧;3、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教学重点:通过读,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教学难点:通过读,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投影出示:那一次,幼小的女孩,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女孩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你知道这沉浸在母爱中的幸福女孩是谁吗?不错,就是儿童文学家冰

2、心!2、谁能介绍一下冰心呢?(生各抒己见)投影出示: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源头。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走进冰心的优美散文诗《荷叶.母亲》----3、齐读题目。怎样读更好?注意间隔号。荷叶与母亲有着怎样的联系?文章中是怎样写的呢?咱们用美美的朗读,来开启探寻之旅吧。二、读“荷”,读出情味。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揣摩作者的感情。2、冰心的散文诗,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水一般的柔情。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情味?小组同学结合自己

3、刚才的朗读,研究研究。能不能说说你们的建议?(1)生说。字音读准确,语速慢些,语调柔些,边读边想象画面等。(2)读出情感的变化。请大家用笔勾画出冰心心情变化的词语,想想冰心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揣摩一下用怎样的语调来读?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3、重点读4-9节。(1)老师先试着读一遍。师配乐朗读。(2)请同学们做评委,点评一下老师的朗读。在老师的朗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3)分层次读。指名读。读出节奏,读出画意,读出情味。三、品“荷”,读出形象。1、朗读,就像对话,只有融进自己的心,才

4、能领略到文字背后的风景,才能与作者的心相融。再读题目,说说看,在作者的心里,荷叶与母亲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能用文中的话作答吗?2、投影出示: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你能用动情的朗读,把冰心的心声展现出来吗?齐读。缓慢、深情。3、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冰心受了怎样的感动,道出如此肺腑之言?交流。4、品读六、七自然段。投影出示: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

5、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1)齐读。这是多么动人的画面呵!如果要给这幅画拟个题目,你会如何拟?请结合具体文字,写明理由。师生交流。总结:我们朗读时就是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来表达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好,现在我们来试着读读看。朗读时既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也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感,语调语速的变化要尽量自然。(2)如果没有了荷叶的荫蔽,红莲会怎样呢?红莲的处境?会像白莲一样凄惨的凋谢。(3)为什么看着荷叶护佑红莲的画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并且心生感动?我和红莲有何相似处?冰心就像看到了母亲对她的佑护,

6、内心充满了温馨和安宁。师: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5、投影出示: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心中的雨点”是什么?交流。四、悟荷,读出自己。1、你觉得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你会是那一朵红莲,还是那一朵白莲呢?你能说

7、说母亲护佑你的温暖场景吗?学生回答(畅所欲言)2、母爱却无时无刻不洋溢在你的身边,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也学习我们这篇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好吗?投影出示:请小朋友们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显,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衡来推测,我的母亲对於我,你的母亲对於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於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小朋友!我敢说,也敢信: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敢来驳我这句话……齐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