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

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

ID:38922082

大小:26.2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1

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_第1页
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_第2页
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拙政园是典型的多空间、多景区复合的大型宅园。建筑布局与水体空间进退穿插,时近时远,形式多样。造园者精心的布局,让游人感受到的空间似乎比实际大很多。本文通过分类,对拙政园建筑与水体的布局关系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拙政园;建筑布局;水体一、拙政园概况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始建于明代(公元15世纪初),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6个世纪以来,拙政园几度分合、多次易主,仍保留了旷远明瑟、平淡疏朗的风格,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拙政园占地面积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分为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和重建的东园,是一座大型宅院,中园为拙政园的精华部分。东园全为重建,故不在此文

2、的讨论范围。二、拙政园园林建筑与水体的位置关系名称全园大小(ha)水体大小(ha)拙政园4.12.4留园20.16网师园0.40.04拙政园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3/5,与留园、网师园等小园林相比,拙政园水形丰富、水体较大(表格一),建筑与水体的不同的布局关系,形成了多样的亲水空间。建筑与水体的关系主要分为:退离水岸、一面与水相邻、多面与水相邻、凌于水上、在水中、水庭院。1.退离水岸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退离中心水面约6m,前为月台相隔,减少了大体量的建筑对空间的压迫感。周围视线开阔,轩榭楼阁,磊石佳木,犹如一幅让人目不暇接的长轴画卷。雪香云蔚亭位于水池中较大的西山上,亭前也建有平台,平台向

3、北退离水面约6m,亭退离水面约11m,前有皂荚树略为掩映,可俯瞰四周景色。与远香堂隔水相望,互为因借,构成重要的南北中轴线。东山较小,山北建一六方形的小亭——“待霜亭”隐藏于树间,成为东山点景建筑,离东边最近水体约5m,与水面关系较远。可透过树林隐约看到池中芙蕖菡萏,主要赏山林景色。东山南边的绣绮亭,建在假山之颠,距水面约11m。植被东南密合西北疏朗,视线向中心水体开敞,其东南边的海棠春坞等建筑则隐于树林之间。绣绮亭往南的嘉实亭则完全远离水体,离中心水体约38m。“春秋有佳日,山水有清音”,此亭以植物和山石造景为主,春日赏竹笋、石笋,秋日看枇杷累累。玉兰堂为中园最后一处远离水岸的建筑。其东

4、为黄石假山,遍植桂花,距离水体约17m;其北退离约10m,且种植乔木遮挡,使空间富于变化,游览时步移景异。浮翠阁位于西园的假山上,为全园的制高点,距阁前溪涧约5m。这是一座八角双层建筑,但阁的体量与山体大小和西园空间相比,显得略大,比例失调。与浮翠阁形成对景的是西南角假山之上的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六面为窗。站在宜两亭,可顾看中西两园的优美风光,为赏景佳处。距两边水面约7-10m。2.一面与水相邻倒影楼在西园的最北端,成为西园曲尺型水面的收束。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水面可以看到这栋楼的倒影而得名,这也是楼前的水域并未种植任何植被的原因。倒影楼往南为西园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

5、(3个扇形窗速写),为三面汇水之处。它是一座扇面亭,左右各开一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后面的窗则框住笠亭。此亭形象别致,既是园内的点景建筑,又是很好的观景场所,与谁同坐轩为三面汇水之处,为西园主要构景建筑。凭栏而坐,可赏荷,可观水,可看石。轩的西面为留听阁,一面临水,阁前建有平台,两面临水,为景观转折点,南为水,北为山,东面越过水面可同时看到西园两个主体建筑——与谁同坐轩和三十六鸳鸯馆,还有石山上的宜两亭,穿过别有洞天的石门,越过中西两园分隔的石墙,可隐约看到中部景区的景色。1.多面与水相邻中园中的香洲是拙政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荷风四面亭和远香堂一起成为中园的

6、主要构图。香洲三面与水相邻,为典型的“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后舱的上层名为“澄观楼”。香洲与倚玉轩一纵一横,隔水相对,向北依次可见荷风四面亭、见山楼,水体蜿蜒向南,可见小飞虹和小沧浪,水体从建筑下面流过,不见其源头。梧竹幽居位于中园最东边,西面和南面临水。其四面皆为月洞门,除东面临园墙以外,其他3面都可观赏不同景色。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恰当地形容了此地的妙处。2.凌于水上小飞虹是拙政园中一道形制特别的亮丽景观。它属于廊桥,也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小飞虹的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形。朱红色栏杆倒映水中,桥影随波而动,宛若飞虹。桥既是连通水陆的通道,又是很好的观景

7、点。站在桥上,北望可见香洲、荷风四面亭和见山楼,层次十分丰富,向南则是独具特色的水庭院。西园的主体建筑三十六鸳鸯馆,建筑呈方形平面,为典型的鸳鸯厅。南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馆前种植山茶花;北厅称“三十六鸳鸯馆”,挑出与水池之上,馆的进深与馆前水面近似,体积庞大,空间比例略显局促。馆前曲尺型水面蜿蜒至东北,沿东岸筑有水廊,随势曲折起伏,体态轻盈仿佛飘然凌波。波形廊大幅度的转折,并与园墙拉开一定距离,使之突兀于水面上,仿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