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明长城历史

水洞沟明长城历史

ID:38927138

大小:23.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1

水洞沟明长城历史_第1页
水洞沟明长城历史_第2页
水洞沟明长城历史_第3页
水洞沟明长城历史_第4页
水洞沟明长城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洞沟明长城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明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修筑的最后一道长城,也是修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设备最为完善的长城。它东起辽东的鸭绿江畔,西至甘肃的嘉峪关旁,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九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   有人计算过,若将明代修筑长城的砖石、上方,用来修筑一道5米高、1米厚的大墙,可绕地球一周有余。它翻越千山万水,穿过莽莽荒原,腾飞茫茫沙漠,奔向皑皑雪山,犹如一条巨龙舞动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大地上。由于明长城离我们时代较近,且又修筑得雄伟坚固,所以保存下来的遗迹较多,人为和自然损害较

2、少,迄今面目还较为清晰。下面我们就有关明长城的情况作一概要介绍。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军队攻克了元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政府,元顺帝被迫退回“塞北”。但元顺帝手中仍然把握着完整的政治机构和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占有东至呼伦贝尔湖,西至天山,北抵额尔齐斯河及叶尼塞河上游,南到现在长城一线的地域。在陕西和甘肃的部分地区还有河南王扩廊帖木尔的18万人马,在辽东方面有右尉纳哈出指挥下的20万军队,实际和朱明王朝形成了北南对峙的局面。元顺帝时刻都在想收复失地,重主中原。《明史·兵志(三)》“边防”条载:“元人北归,屡谋兴

3、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明建国之初,为防御被推翻的蒙古贵族卷土重来,开始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明中叶以后,随着北方蒙古族势力的再起与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为了巩固北方边防的安全,明王朝更加紧了长城的修筑步伐。直到明王朝被推翻的1644年,长城的修建仍未结束。在明王朝200多年的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长城的修建工程,其修筑时间之长,也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文献所载,明代的万里长城是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的

4、鸭绿江边,可今天有不少人则认为东到山海关,这是什么原因呢?只因山海关到鸭绿江这段辽东长城,工程较为简陋,毁坏较为严重,所剩遗迹已不多见。而山海关至嘉峪关因工程坚固,保存较好,迄今遗迹犹存,况且东西又有两座雄关对峙。所以,有人就认为,明代的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实为谬也。   明代长城设计之精巧,布局之合理,结构之完善,都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那么这巨大之工程,漫长的施工是如何进行组织和实施的呢?   由于修建和维护长城是明朝政府军事国防上的头等大事,所以,明统治者首先选派精明强悍的将领,为长城重要地段和关

5、塞的建筑指挥官。战功赫赫的明朝大将徐达,曾先后被指派指挥修筑称之为“京师门户”的居庸关及其附近长城和“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的山海关。公元1569年,原镇守东南沿海的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被明政府调到北方,任蓟镇总兵,负责山海关到居庸关这一段长城的防务,并改建和加筑长城。这段长城上的1000多座敌台,就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陆续修建的。这段长城也修得雄伟坚固,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从山海关到鸭绿江的辽东长城,是提督辽东军务王翱、指挥佥事毕恭、辽阳副总兵韩斌、都指挥使周俊义等人,在任辽东镇军事首领时相继完成的。   明代

6、修筑长城,除了动用军队以外,还调遣了大量的民工。在嘉峪关的城墙中,曾发现了一块明代石碑,上方镌“梅起蔡止”四个大字,下方镌刻六个施工队的名字。这个石碑清楚地告诉我们,这是某段长城修筑时分段包修的起止线。在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城墙上,镶嵌有一块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修筑长城时的石碑,文字所载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修筑长城时分工管理情况。碑文如下:钦差山东都司军政佥书,轮领秋防左营官军都督指挥佥事寿春陆文元,奉文分修居庸关路石佛寺地方边墙,东接右骑营工起,长柒抬五丈二尺,内石券门一座,督率本营官军修完,遵将管工官员花名竖

7、石以垂永久。在我国长城修筑史上,明代长城可以说是达到了最高峰。明长城大部分是砖石结构,其建造之坚固,设施之完善,防御功能之科学,都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让我们观察一下城墙。人们到北京的八达岭、慕田峪参观游览长城,看到在那崇山峻岭的山脊之上,蜿蜒起伏着雄伟的城墙。山峰沟壑本来就构成了天然屏障,再在其上修筑高大的城墙,这对于古代战争中只能使用大刀、长矛、弓弩、剑戟的人们来说,那简直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现以八达岭长城为例,看看城墙本身的结构。城墙底部一般用巨大的条石或方石作基础,其上墙体的两侧,用每块重约30斤的城砖包砌,

8、中间填以碎石和黄土。墙体上部平铺三四层方砖,用石灰抹缝,结实异常。城墙平均高度七八米,一般情况下山势陡峭的地方矮一些,山势平缓的地方相对高一些。城墙墙基的宽度6.5米,顶宽平均4.5米,墙顶坡度较大的地方,可容五马并行,十人并进。并用砖砌成阶梯状,以利于来往行走。墙项内侧有高约0.5米的宇墙,也叫女墙或女儿墙,主要作用是保护守城将士的人身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