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ID:38934217

大小:27.2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21

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_第1页
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_第2页
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_第3页
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_第4页
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村庄社区化,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村庄合并,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实现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市化、农民市民化。通过科学有序整合,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加快“三化”同步发展,为农民打造“零距离”服务圈,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在当前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大规模移民搬迁取得初步成效的背景下,推动村庄社区化,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桎梏,加快我省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村庄社区化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有效

2、路径  研究以村庄社区化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首先得准确把握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我省村庄变化的趋势。当前,伴随着“三化”同步步伐的不断加快,我省广大农村正在悄然“转身”,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双提双降”: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房屋建造档次提升;行政村数量和农村居住人数下降。但据今年春节期间省直机关近二百名干部回乡见闻反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生活垃圾难处理、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共享性差、“空心”村内空外展现象突出等。这也是我们研究村庄社区化的初衷和动因所在。  在由城乡分割状态转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我省农村村庄的变化趋势,主要

3、有四条途径:一是以“城”同化“乡村”型。处于城市边缘的村庄,被迅速扩张的城市所吸纳,转变成基本上没有农业活动,或以非农活动为主,兼有农业经营的城镇社区。二是整合规模本土转化就地融入型。即在政府科学规划主导下,通过村庄合并形式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新型农村社区,居住人口虽然仍以农业及其产业活动为主,但依托新的组织框架和本土化资源去吸纳城市的生产要素涌流,并享受与城市相同的公共服务。三是特殊资源禀赋型。处于风景名胜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区的村,在发展民俗旅游业中不断提升品位、完善功能。四是自然终结型。远离城镇的偏僻村庄,在“空心”化的背景下走向衰落,最终因人口的

4、逐步流失而“名”存“实”亡。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要以城带乡,既要由“村”向“城”转化,也要以“城”同化“村”,但最为关键的是要通过整合村庄规模,逐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这种路径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村”,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城”;既是工业化城镇化的社区,也保留着原有乡土社会的某些生活秩序。就当前而言,村庄社区化是新时期推进我省农村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二、推进村庄社区化的利弊分析  经过对目前省内外已经实施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分析研究,我们认为,推动村庄社区化是助推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必将产生多重利好

5、效应。  一是有利于节约集约土地利用。据概算,如果对全省2.7万个行政村、10万多个自然村中条件成熟的村庄进行合并,促进人口集中聚居,按照每个社区平均3000人口计算,将建成近一万个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对大量空闲出来的旧村庄进行复垦,全省大约可新增耕地数百万亩以上,对于保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二是有利于节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通过村庄社区化,有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集约配套建设,实现就地城镇化,解决好村庄分散带来的水电路、有线电视网络、电力设施等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问题,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三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村庄社区化,不但能新增投

6、资需求,刺激和扩大内需,带动建筑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助推消费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四是有利于美化居住环境,满足农民市民化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通过村庄社区化,无疑会美化亮化居住环境,催生众多的富有田园风光和绿色生态景观的村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提升农民家居生活的幸福指数。  当然,因为村庄社区化对农民居住方式、

7、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其蕴涵的风险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农民搬迁新居或上楼后,因水电气、蔬菜、生活用品、物业费等的增加,生活成本将会提高。二是合并村庄复垦耕地过程中,涉及宅基地补偿等一系列拆迁问题,容易引发诸多社会矛盾。三是对于如何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亟待探索创新。  三、我省已具备逐步推进村庄社区化的基本条件  第一,从农民群众的主观愿望看,据今年上半年研究室组织开展的一次事关就地城镇化意愿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1700多名被调查农民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群众对进城落户和就地城镇化充满了渴望,他们急切地期望通过村庄社区化实现“市民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