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

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

ID:38934406

大小:24.8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1

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喜头镇脱贫攻坚工作模式调查与思考  脱贫致富奔小康,上为组织使命,下为人民夙愿,矢志不渝的在这条新时期的长征路上奋力迈步前进,是党和人民交给基层干部的历史重任。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喜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示范创建“七个一”,贫困村出列“五个一”、贫困户脱贫“五个有”为目标,坚持以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为抓手,立足全镇实际,积极探索脱贫模式与路径,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喜头镇脱贫致富的高速路,加快了全镇脱贫攻坚进程。  一、脱贫决战背景  喜头镇地域面积91.5平方公里,辖6村1社区,110

2、个村民组7167户,总人口25679人。深处奶子山山脉腹地,沟壑纵横,可利用土地落差大,土地贫瘠,气候寒冷,生态脆弱,种植品种单一,传统种植、养殖方式投入高、产出低,且属工业禁止发展区。受交通、地理、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属典型的偏而不远、藏匿于国酒之都的深度贫困乡镇。全镇3个贫困村,其中省极贫困村1个,省一类贫困村1个,省三类贫困村1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1户3322人,贫困发生率5.6%。  二、致贫原因  (一)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能力长期处于死胡同。沟壑纵横、林多地少、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环境让以传统种养为主的喜头镇群众增收能力有限,养殖以生猪、牛、羊、鸡为主导,种植以高粱

3、、玉米、土豆等低赋值农作物种植为重心。2015年,喜头镇订单高粱22000亩,亩产450斤,市场价3.6元/斤;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经济产出近等几近于零。  (二)人口素质较低,致富发展能力长期形势转陀螺。受地理条件及历史发展因素限制,喜头镇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就近就业机会极少,青壮年村民多外出从事低报酬的体力重活,老弱病残妇留守在家,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形成了喜头镇独特的“两栖群众”,即农忙时节在家从事低效农耕农活,尔后匆匆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流失导致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基层党委、政府疲于对留守弱势群体进行繁杂的社会事务管理。2015年,喜头镇常住人口1023

4、5人(其中留守儿童3762人、60岁以上老人2851人)。  (三)风险抵抗能力脆弱,读书郎、重病号、自然灾害等致贫因素长期犹如地雷埋伏。产业的脆弱,人口素质的因素让喜头镇群众勉强处于温饱自给自足状态,子女入学、大病、自然灾害等家庭刚性支出无力承担,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人口较多。全镇现有贫困人口538户1429人,其中因学致贫179户788人,因病致贫235户775人,因灾致贫4户15人。  三、脱贫措施实效  (一)“望闻问切”排出贫困单元,找准了脱贫病根子。  一是“望”清现状全貌。扎实开展干部大遍访、大回访、大调研等活动,逐家逐户深入群众,严格按照“四看法”,仔细观察人口、住房、

5、生活、劳动力情况,全面客观地呈现该户群众的住居面貌和生活状况;二是“闻”准致贫原因,在走访过程中,通过与群众摆家事、拉家常,深入了解家庭收入开支、病患、就学、家庭困难,准确掌握该户群众的贫困根源;三是“问”遍群众反响,在遍访过程中,我们除了走访贫困户,还注重遍访周边群众,听取群众反响,广泛征求意见,采用对比法,准确评估贫苦户贫困程度;四是“切”好贫困对象,严格按照户自评、组互评、村评议、镇评审的“四评法”,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层层把关。逐户推敲家庭情况、收入状况、致贫原因、贫困程度、群众反映等,逐户厘清是否符合贫困对象标准,精准识别出贫困户538户1429人(其中政策兜底户344户75

6、7人),为精准扶贫、靶向脱贫扣紧了第一粒扣子。  (二)科学规划补齐致富短板,筑起了脱贫硬底子。  基础强起来,农村基本城镇化。紧紧围绕“小康六项行动”,累计总投资8090万元,全面提升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盯住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下功夫,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全镇共计实施小康路85.5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安全人饮小水窖50口,安装变压器6台,通讯基站7座,太阳能路灯1700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10户,农户人居环境改造842户,全面消除农村茅危房。同时,在贫困村建成了村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群众文化广场、农村电商平台、农家超市、农资配送中

7、心、金融助农服务点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功能配套的群众服务设施,筑起了脱贫攻坚的防御工事,特别是卫星村与共和村通村产业路的建设,联通了两个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战壕。  (三)内外集合转型致富产业,拓宽了脱贫钱路子。  支部引领,企业带动,长短产业结合,形成脱贫致富产业大格局。发展产业脱贫快,产业全靠龙头带。农户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与对市场风险的把控性有限,产业要想成功,群众要想脱贫,对于传统农业为主的喜头镇引进龙头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带领群众发展迫在眉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