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讲国学之论语》PPT课件

《海滨讲国学之论语》PPT课件

ID:38947029

大小:824.01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9-06-21

《海滨讲国学之论语》PPT课件_第1页
《海滨讲国学之论语》PPT课件_第2页
《海滨讲国学之论语》PPT课件_第3页
《海滨讲国学之论语》PPT课件_第4页
《海滨讲国学之论语》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滨讲国学之论语》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滨《论语》与现代人生中国山东曲阜城北有一片举世罕见的家族陵园,叫孔林,那里埋葬着孔丘和他的子孙。孔林中孔子墓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宋代的笔记中有记载:“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与《论语》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家人在背地里打开他的书箱,发现他每次处理国家大事时,回家翻阅的那本册子,竟然真如其说,是半部《论语》。孔子历代追封追谥表东周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鲁哀公-尼父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北魏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朝开皇元年(58

2、1年)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朝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先圣 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宣父 唐朝干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太师 武周天绶元年(690年)武则天-隆道公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文宣王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玄圣文宣王 宋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至圣文宣王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至圣先师 中华民国民国2

3、4年(1935年)中央政府-大成至圣先师山东曲阜孔子雕像北京国子监孔子像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孔子行教像吴道子所画的经典孔子像陕西长武县民间收藏的明代孔夫子青铜造像南宋马远画孔子像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在世界 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概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12年12月份,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约35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何以有此“圣人”的殊荣?《论语》何以有此重要的价值?然而孔子生前却落

4、魄失意,《论语》也不是由孔子写定。成千秋大业的人总有些相同点。释迦牟尼、耶稣、孔子都有两点太相似的地方:一是生前寂寞而身后热闹,孔子一生73个春秋,常常带着几个学生周游列国,寻求施展自己主张的君主与国度,虽然做过几次官而且政绩卓著,但为期很短,更多的往往是四处碰壁,有时还会被围攻,甚至有一次差点饿死,形同“丧家之犬”,在孤独、落寞中完结一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5、:“形状,末也,然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论语》:“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世家》:“孔子迁于蔡之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之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孔子讲诵弦歌不衰……73岁,公元前479年,孔子寝疾七日而殁。孔子墓西的子贡庐墓孔子墓二是与他们有关的重要经典他们从未主动操刀动笔,往往由后学结集完成,《论语》也是这样,它是记载孔子的生平讲学和弟子们言行的一部书,共计20篇

6、,它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但《论语》的确又不是孔丘生前写定。孔子,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故有“孔老二”之称,古代又常称之为“尼父”,春秋时期鲁国人。贯穿在孔子一生的是他与时代极不协调的追求与理想。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转型期,礼崩乐坏,伦理、道理、品格、价值都在大幅度地滑坡,这时孔子挺身而出,要讲仁、义、礼、智、信,要讲温、良、恭、俭、让,要恢复周礼,施行仁政,这一切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但孔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嘲笑、冷遇、颠簸、困厄中坚守和宣传着自己的理想与主张。他的学说里,有对理想君主与仁政的美好设计,有对社会结构

7、与伦理关系的合理规划,有对个人修养与人生境界的理想评估,有对平民生活与痛疾苦恼的热情关怀。他的理想的主体与他为之奋斗不懈的精神在更深的层次上其实是人类人性与基本道德、政治、文化内涵的一种表现。仁礼为政学20关于仁《论语》109次出现;孔子创新与提升。21学而篇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颜渊篇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雍也篇6·3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

8、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颜渊篇1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