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

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

ID:38956646

大小:15.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2

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_第1页
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_第2页
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_第3页
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外在与内在的双重美感—浅谈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美学原理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笔下的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便是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它以离奇和对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艾斯米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这部经典名著不仅通过纸张呈现在人们心中,更是被多次翻演成电影、音乐剧。为何这部作品这么受人

2、欢迎呢?相信是其中的美感传授到了观众的心中。接下来我就以电影《巴黎圣母院》为例,分析一下其中的美学原理。首先,色彩是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随着色彩在电影中运用技巧的日益成熟,色彩让电影的表现变得更加丰富。电影《巴黎圣母院》中,最经典的色彩应用便是艾斯米拉达身穿的红色长裙,这与整部电影暗沉的色彩基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抹红色代表了热情,以及艾斯米拉达与众不同的叛逆,是生命力的勃发和情感的宣泄。另一方面,副主教克洛德万年不变的黑色长袍也在灰暗的基调中更显著地被强调了出来,这似乎在戏谑地突出他内心的卑鄙与险恶,以及最终悲惨结局的铺陈。

3、一些电影评论家指出,强烈和刺激的色彩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的注意力从电影的叙事性中游离开去,色彩不过是光的把戏,不应该为其损失电影的本质。但我认为,只要懂得运用色彩在情调方面的潜力,加以美学原理,那么色彩将是电影中的亮点。比如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有一层淡淡的黄色,使画面有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又比如《巴黎圣母院》中的红与黑,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其次,镜头的把握也十分重要。虽然电影和电视都是活动的视觉艺术,但是电影一直拥有更高的位置,究其原因,是电影比电视在制作上更为精良的缘故。我们在大银幕上可以看到每个镜头中光影、颜色、构

4、图的完美组合,这使我们油然生成一股美感。在电影《巴黎圣母院》中,导演便很好地运用了大量的绘画技巧:将重要的事物摆放在黄金分割点上。无论是小巷内刚果瓦与艾斯米拉达相遇的瞬间,还是菲米斯英雄救美初识艾斯米拉达的那一刻,导演都很好地使角色的站位符合黄金比例,这使得画面产生了美感,从而突出了静态镜头中情感的渲染。此外,电影中的动态镜头也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特别是那段艾斯米拉达在教堂前独舞,虽然镜头本身没有在运动,但导演利用了红色长裙的运动线条来强调动感,使画面变得更为精美。这些艺术化的构图模式,在动静结合的同时,通过银幕向观众传递了美

5、感,使人身临其境,以物喜、以物悲。然后,电影的音效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真正成功的影片,音效的作用功不可没。在电影中,声音的元素包涵了三个部分:一是对白,二是音乐,三是音效。音效是除开对白和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元素,而将对白、音乐和音效组合起来的混音过程,也是音效制作的一个部分。在电影《巴黎圣母院》中,音效随处可见。比如卡西莫多出境时沉重的背景音乐,又比如菲米斯被克洛德杀害时“噔噔噔噔”的震撼音效。这些音效直入观众的心中,使得观众的心情被剧情所牵绊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巴黎圣母院》最经典的“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

6、电影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对比,而是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是美的化身,从相貌到内心都展示出美仑美奂的典型;敲钟人卡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地善良;副主教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但内心阴险狠毒;卫队长菲米斯外表潇洒风流可内心卑鄙自私……这几个人物本身就有着显著的对照特征:艾斯米拉达内外映衬,相辅相成,完美和谐;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貌蕴涵着高尚的心灵;克洛德与菲米斯则是以好看的外表反衬出丑陋的灵魂,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与鲜明对比:在艾斯米拉达的至善至美和卡西莫多的外丑内美面前,克洛德显

7、得格外的丑恶不堪,菲米斯也尤为卑劣琐屑。这里,美丑对照的运用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艾斯米拉达与卡西莫多这两种类型的美好形象在丑态人物的反衬下,更为鲜美艳丽、光彩照人;而克洛德与菲米斯这两个丑角在美好人物的光照之下,更显形象猥亵、灵魂肮脏。而以丑为美的理论,是电影在美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它强调的是丑中有美、视丑为美,变腐朽为神奇,让丑的事物也显示出美的一面。为何我给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外在于内在的双重美感呢?原因就在于此。电影本身运用了许多使其更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这是美的第一重境界;此外,故事的内在拥有美丑的强烈对比,使人物性格饱满、

8、更易于打动观众,这是美的第二重境界。电影形象地展现了客观世界的两面性:美与丑,它们既共生又对立:鲜明地表达了主观认识的倾向性:美战胜丑,丑向美转化的善良愿望。它巧妙地刺激了观众的外在感官,又同时利用故事性深入观众的内心,这怎么不算是一次外在与内在的双重美感的享受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