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内角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内角

ID:38978202

大小:1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2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内角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内角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内角_第3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内角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1三角形内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2.1三角形内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学会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多边形内角和规律打好基础。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测量、撕拼、作图推导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定理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提高同学的团队合作的同时,享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喜悦感,激发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实际运用知识。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内角和的规律,掌握实际操作验证过程。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五、教学过程:(一)

2、复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角的分类,进一步回忆三角形根据内角大小做出的分类,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为下面的教学过程做铺垫,第一题为接下来的将三个角撕拼为一个平角打好基础。)1.()的角叫做锐角,()的角叫做钝角,()度的角叫做平角。由平行直线引出的内错角相等定理。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不同如何分类?分别是哪几种?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三种三角形:(二)激趣引入认识三角形内角: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三角形有几个角?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出内角和概念)。那三角形内角

3、和有什么规律呢,是等于多少呢?(学生根据小学知识回答180度)为什么?是不是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猜想验证一下这个问题。(一)猜想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是180°呢?同学们可以运用手中哪些数学工具来解决问题?(量角器测量,撕拼三个角)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下怎么用我们刚才想出的办法来验证猜想。(适当参与并指导)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同学们的讨论结果:组一:是通过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三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计算三角和。学生填写下表并观察数据,三角形形状角一度数角二度数角三度数内角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4、形钝角三角形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学生得出)为什么不是180°,和我们的猜想不同。(解释:因为存在操作误差和量角器误差。那我们换个方法—撕拼)组二:前面我们复习一个结论:一个平角是180°,我们通过撕开三角形三个角,拼到一起,观察。通过撕拼,我们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接为一个平角。(学生)归纳:同学们的实验可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但实验会存在误差,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推理论证的方法来证明结论。45123总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板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四)巩固练习,解决问

5、题讲解课本例一,让学生做随堂练习。(课件出示例题)1.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2QAF是否已理解和学会运用。)3.知识拓展: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你能求出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留给学生思考,为下节课讲多边形内角和做铺垫)例题: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是多少度?你还能想出其它解法吗`当堂检测:1、判断对错:(1)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3)一个等腰三角

6、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4)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一个角不大于()2、练习△ABC中:(1)若∠A=38°,∠B=62°,则∠C=______°;(2)若∠A=40°,∠B=∠C,则∠C=______°;(3)若∠A∶∠B∶∠C=1∶2∶3,∠A=_____°,∠B=______°;(4)若∠A=2∠B=3∠C,则∠A=_____°,∠B=______°;(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其他两个角的度数是_____°。3.解答(1)若∠A=40°,∠B-∠C=20°,则∠C=______°;(2)若∠A+∠B=100°,∠C=2∠B,则∠C=______°;(五)总结

7、全堂,引导反思。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总结全堂,让学生清晰思路,理解猜想验证这一数学思维过程。强调本节课要点和难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