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对比阅读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对比阅读设计

ID:38986714

大小:17.4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对比阅读设计_第1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对比阅读设计_第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对比阅读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对比阅读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对比阅读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是六年级下学期的两篇课文,选自第四单元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该单元以“阅渎外国经典,了解多样文化”为主题展开。两篇课文都是传统经典篇目,教材提示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学生从小就熟悉的故事。《凡卡》人物的命运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类似,理解起来也没有太大困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完全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不但要抓住课文的难点帮助学牛深刻理解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两篇课文的表达方式,即作品的写法。应该说这一要求是高于一般阅读

2、教学的目标的,即不仅仅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主人公悲惨的命运,还要探索为什么课文能写得这么感人关于把握文章的写法,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却是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要求一笔者还考虑到这两篇课文的文本特征特别适合作对比阅读。第一,题材相似,这两篇文章都讲述了孩子的悲惨命运。第二,人物形象相似第三,故事发生的时问和地点等要素相似可以引导学生从小说体裁的特点(小说要素)去发现、第四,同样的对比手法二《凡卡》一文,将凡卡在城里的生活和美好的乡下生活作对比,从而反衬出了凡卡在城里的生活更加悲惨。而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美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第五,同样的悲

3、惨结局。第六,两篇作品还有一处不同在于,《凡卡》还运用了插叙的描写方法,很有特色,可以通过品读凡卡的信来深度理解。本节课应足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生要解决生字新词的问题,并能概况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阅读能力,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应该不成问题。这时,教师应该基于文本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表达的方式方法,如何通过表达提升作品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精妙之处,这对于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教学目标】1.理解两篇课文的阅读难点二2.复习小说对于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外貌、动作、心理的描写,加深对主

4、人公悲惨命运的理解。3.掌握两篇课文表达上的异同。(1)体会作者文章构思的巧妙,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的选择。(2)掌握两篇文章对比描写的特点。(3)体会《凡卡》插叙的描写特点。【教学过程】一、泛读l.读背景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两位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们作品写作的背景,由学生汇报。[设计意图:两篇小说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对于作品的内容基本能够理解,但是他们可能并不明白为什么小说主人公的命运会那样悲惨。比如,有的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小女孩要出去卖火柴,挣不到钱回家还要挨打,凡卡为什么要寄宿在老板家当学徒。这些离学生目前的生活状态太远了。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

5、解决学圭对于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疑问。2复述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每篇课文各请1-2个学生用一段话筒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用简短的语百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精读品读重点段落。每篇课文请两个学生自主选择最有感触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淡谈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对哪儿感触蕞深,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作者哪些深入、细致的描写打动了自己。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目前的生活状态太远了。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解决学生对于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疑问。]2复述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每篇课文各请1

6、-2个学生用一段话筒述故事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用简短的语百概括王要内容,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精读品读重点段落。每篇课文请两个学生自主选择最有感触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对作品的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对哪儿感触蕞深,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作者哪些深入、细致的描写打动了自己。鼓励学生自我表达,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2引导学生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段中两个“幸福”的含义。3用PPT出示一个信封(按凡卡写的地址).引导学生理解这封信爷爷永远也不会收到,即使能收到也无法拯救凡卡,体味凡卡的悲惨命运[设计意图:

7、关于上述2、3两个教学过程,如果学生能够自己谈到这两个段落,可以顺势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如果学生未能谈及,就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他们思考。两位王人公都曾有各自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但是那些也只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作者以此来衬托王人公的悲惨命运用两个“幸福”更是“以喜写悲悲更悲”的悲剧描写方法]三、体悟分组对比阅读。1.根据学生的兴趣,自愿分成四组(每篇课文两组同学),分析两篇作品的。写作风格。[设计意图:如果采取全班集体对比阅读占时太长。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着重体味作品的表达方法。]2填写对比阅读表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