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

ID:39006986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马鞍山八中霍光武教学目标1.研读课本,梳理说明文相关知识;2.解读考纲,分析说明文相关考题;3.学以致用,解析说明文相关习题。教学重难点1.解读考纲,分析说明文相关考题;2.学以致用,解析说明文相关习题。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及内容一、真题回放解读2015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第二部分阅读第一语段《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解析阅读试题。二、研读课本梳理课本中的说明文课文八上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八上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八下第

2、三单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三部分10-14段,说明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的关系)《旅鼠之谜》。三、复习知识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一)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和目的分类(1)事物说明文,对象为具体事物,其目的是使读者认识该事物的特征,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2)事理说明文,对象为抽象事理,其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该事理。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等。2.按语言特色分类(1)平实说明文,语言直朴,简洁易懂,不夸张,无描写,如《中国石拱桥》等。(2)生动说明文,文艺笔调,兼用描写,形式多样(对话、故事、修辞),如《大自然的语言》等。(二)说明文有关要素1.说

3、明对象及其特点;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说明顺序;4.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5.说明文的结构特点。(三)归纳说明对象及其特点1.《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中心句(原文第2段):这种(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2.《苏州园林》:介绍苏州园林完美图画的整体特征。中心句(原文第2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故宫博物院》:介绍故宫建筑群宏大壮丽的规模和层次井然的布局。中心句: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

4、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4.《桥之美》:介绍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5.《说“屏”》: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6.《奇妙的克隆》:介绍克隆的发展、成就及其造福人类的意义。(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方法有: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引资料、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画图表等。1.作比较把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相似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突出某种事物的性质、变化、发展,便于读者把握事物的特征(差别)。语言标志:也、与、而、相对于、比、较。示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答题思路: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5、…的特征(道理),使得说明更加具体深刻。2.举例子列举实例进行说明的方法。使那些概括的、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实具体、清楚明白。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示例:通过举北京的物候记录来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大自然的语言》)答题思路: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特征(道理),使得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3.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资料介绍事物特点的说明方法。给人以准确、具体的印象,增强说明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语言标志:数词、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答题思路:运用具体的数据

6、,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使得说明更加准确、更有说服力。(五)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如《中国石拱桥》;2.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3.逻辑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四、解读考纲(一)201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考纲关于说明文阅读的具体要求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C)5.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B)……10.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13.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7、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二)安徽中考说明文试题分析2015年《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自然奥秘类),5题18分,702字。5.提取段落信息要点(填空,2分)(考纲1,分析综合);6.判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考纲10,理解);7.概括拟态特点(3分)(考纲2,分析综合);8.以段落顺序能否颠倒考查说明顺序(4分)(考纲2,分析综合);9.概括说明对象拟态作用(6分)(考纲3,分析综合)。五、真题演练解析2013年安徽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第一语段《西塘古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