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ID:3901596

大小:985.3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25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_第1页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_第2页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_第3页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_第4页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与勘探Vo1.46No.1第46卷第1期2010年1月GEOLOGYANDEXPL0RATIONJanuary,2010刚果(金)铜一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杜菊民,赵学章(1.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南京210018;2.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摘要]刚果(金)的铜矿带以赋存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的铜一钴多金属矿床为特征。根据矿体赋存地层的不同,矿带内自下向上共发育6层矿体。最主要的两个层状铜一钴矿体主要赋存于下Roan群Mines亚群(R2)之中,其一位于Kamoto组底部(R2.1),构成下部矿体;另一位于Shalesdolomitic组(

2、R2.2)底部,构成上部矿体。第三层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Roan群Mines亚群Kambove组(R2.3)中底部。第四层矿体赋存于Roan群Dipeta亚群Kansuki组(R3.3)内,为局部层状矿化。第五层矿体位于Nguba群Likasi亚群顶部(Ng1.3),为局部的铜多金属矿化。第六层矿体位于Kundelungu群Plateaux亚群中,为次生富集的铜多金属矿化。这些矿床(体)根据矿化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层状、次生富集和脉状三个类型,其分布严格受地层控制,并与卢菲莲造山期挤压构造密切相关。层状铜一钴矿床主要分布在由Mines亚群组成的逆冲岩席边缘的山脊部

3、位,而次生富集、脉状矿床从Mines亚群到Kundelungu群都有发育,多出露于逆冲岩席内部的山脊与线性构造的交切部位。[关键词]中非铜矿带刚果(金)铜一钴矿床构造控矿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9-5331(2010)01-0165—10DuJu-min。ZhaoXue-zhang.GeologicalfeaturesandspatialdistributionregularitiesofCu—CodepositsinDemocraticRepublicofCongo[J】.GeologyandEx

4、ploration,2010,46(1):0165-0174.层状、次生富集和脉状(Dewaeleeta1.,2006a),这1概述一矿带的铜一钴矿床成因还存在着争议,主要有同巨大的中非新元古代铜矿带(也称为卢菲莲弧生一成岩假说和热液一成岩假说(Caiheuxeta1.,形构造带或加丹加带),由赞比亚中部向西北方向2005a)。本文主要论述刚果(金)铜一钴、铜多金属延至刚果(金)境内,延伸近700km,宽超过150km,矿床矿化的地层分布、岩相变化,以及与构造变形的是世界闻名的铜、钴、镍、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关系,总结矿床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图1)。泛非运动时

5、期,刚果克拉通(CongoCraton)2矿床地质背景和卡拉哈里克拉通(KalahariCraton)会聚挤压使得新元古代加丹加沉积盆地(Katangansedimentaryba—新元古代加丹加盆地受泛非运动影响而闭合,形sin)形成了卢菲莲褶皱弧(Lufilianfoldarc),中非铜成了一条向北的褶皱冲断弧,称之为卢菲莲弧(图一钴金属成矿带就位于此弧内部。刚果(金)的层状1A)。刚果(金)铜矿带位于此弧的北西端,地层主要的铜一钴矿床位于卢菲莲褶皱弧的西段(图1B),大由前寒武纪的基底核和加丹加(Katangan)超群盖层多数赋存于Roan群(RoanG

6、roup)底部的Mines亚所组成。基底核地层为早前寒武纪的卢富布(Lufu.群(MinesSubgroup)之中(图2)。bu)超群和中前寒武纪的穆瓦(Muva)超群。卢富布据统计,中非铜矿带含有铜金属储量1.4亿吨,超群岩性为片岩、片麻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穆瓦钴金属储量600wt,其中刚果(金)铜金属量约超群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刚果(金)的加丹加盖层沉5800wt,钴金属量460wt,矿石平均品位分别在积地层不整合接触于基底核之上,厚约5~10kin,自2.9%和0.12%左右(Milesi,eta1.,2006)。加丹加老到新可分为Roan(R)群、Ng

7、uba(Ng)群和Kunde—铜矿带的不同类型矿化可以分为特征明显的几类:lungu(Ku)群三个岩石地层单元(图2、表1)。[收稿日期]2009—09—10.[修订日期]2009—11—13;[责任编辑]陈喜峰。[作者简介]杜菊民(1979年一),男,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工程师,现从事国内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165地质与勘探2010正ForelandSynclinorialBeltDo56-0.53Gafelsicprovince11.3.1.0GaorogenmExternalFoldandThrustBaR_anga¨{口hIo76∞.

8、73Gamaficprovince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