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

ID:39040847

大小:18.8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查阅生词的意思。(3)查阅资料:巴金;《短文两篇》的创作背景。(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2,学习散文诗,及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

2、上的理想人生人格。三、教材分析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内心倾向、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这两篇散文诗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

3、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五、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我在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方法。同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这节课主要学

4、习《日》这一篇短文,教学中我首先请同学们听《日》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体味感情,在意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学生根据听读的录音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实行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然后采取分组朗读全文。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

5、求呢?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1、作者(幻灯片显示)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yáo)棠、字芾(fú)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2005年10月17日在编辑这篇课文时,惊闻本文作者巴金逝世。) 2、《日

6、、月》的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料(幻灯片显示)写作年代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3、字词(幻灯片显示)1,kuāhàohéngyángshùn夸父皓月姮娥旸谷瞬间(2)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撮cuō撮合,一撮灰zuŏ一撮头发,一撮胡子(3)解释下列词语皓月:明亮的月亮。露台:晒台。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áng,日出。倘使:假使。三、

7、欣赏朗读(播放《日》朗诵)1、要求:认真听读,标识生字词;把文章中出现的你较为熟悉的故事画下来。根据录音,纠正字的读音,体会朗读中的感情基调2、学生自由朗读4、全班朗读5、小组朗读6、在朗读过程中,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明确:“飞蛾”“夸父”“人”“我”(幻灯片显示)四、整体感知课文1、对应视频跟图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日》(1)、《日》描写的对象是什么?(2)、他们的行为、意愿分别是什么?(3)、他们的共同目标又是什么?明确:(出示ppt图片)飞蛾、夸父(扑火、追日)为追求人(舍弃生命)光明而我(愿做

8、飞蛾)献身五,合作研讨-《日》(幻灯片显示)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w2.“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