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化学》课件

《糖类化学》课件

ID:39040972

大小:2.68 MB

页数:178页

时间:2019-06-24

《糖类化学》课件_第1页
《糖类化学》课件_第2页
《糖类化学》课件_第3页
《糖类化学》课件_第4页
《糖类化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类化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化学刘松梅13039989361参考书王镜岩《生物化学》张洪渊等《生物化学》郑集《普通生物化学》沈仁权《生物化学教程》Lehninger:PrinciplesofBiochemistryStryer:BiochemistryGarrett,andGrisham:Biochemistry(影印版)教材刘松梅,赵丹丹,李盛贤主编.生物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类.46.00元.认真听讲,不缺课;及时复习,交作业;掌握实验原理与现象;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如何学好生物化学?绪论一、生物化学的涵义和研究内容1.定义生物化学是

2、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及其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2.研究对象一切生物(动、植、微、人)。3.研究内容静态生化——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四大基本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三大活性物质:激素、酶、维生素。动态生化——新陈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机能生化——结构与功能,环境对代谢的影响。二、生物化学与其他生命学科的关系1.生物化学是分子水平的生物学;2.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基础和前沿。三、生物化学与现代工业1.生物化学对化工、轻工、食品、医药工业的渗透。2.酶工程与自动化。生物化学于生命科学,就象ABC于英语。1.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3.机体自身调控的分子

3、机理;4.生化技术的创新与发明。四、21世纪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第一节概述一、糖的组成与定义1.分布——广泛大量存在于植物体中(>80%)如:谷类、薯类—淀粉;甘蔗,甜菜—蔗糖;水果—果糖、葡萄糖、果胶质。第一章糖类化学菌体中的糖类可达10%~30%。动物体中含量较少(<2%)如:细胞核—核糖;血液—葡萄糖;肝脏、肌肉—糖原;乳汁—乳糖。节肢动物含量多——壳多糖如:虾、蟹、昆虫的外壳。2.元素组成——C、H、O俗称“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H2O)n——不确切,原因如下:A.符合分子式,但不是糖---甲醛(HCHO)B.不符合分子式,但是糖---脱氧核糖(C5H10O4)C.含N、P

4、、S的糖---葡萄糖胺(C6H13O5N)3.糖的定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4.最简单的糖:3个C、2个-OH甘油醛二羟丙酮1.命名来源:核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等。羰基位置:醛糖和酮糖。碳原子数:丙糖(3C)、丁糖(4C)、戊糖(5C)、己糖(6C)、庚糖(7C)等——属于单糖。糖分子数:二糖(双糖)、三糖、四糖五糖和六糖等——属于寡糖。二、糖的命名与分类2.分类:按组分单纯糖——能否水解、水解产物单糖(monosaccharide)寡糖(oligosaccharide)多糖(polysaccharide)复合糖(结合糖)=糖+非糖物质共价结合糖脂(

5、glycolipid)糖蛋白(glycoprotein)蛋白聚糖(proteoglycan,PG)(1)单糖:不能被水解、最简单的糖。根据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分:三碳糖(3C)—丙糖(triose)四碳糖(4C)—丁糖(tetrose)五碳糖(5C)—戊糖(pentose)六碳糖(6C)—己糖(hexose)七碳糖(7C)—庚糖(heptose)常见的单糖:戊糖:(脱氧)核糖、阿拉伯糖、树胶醛糖。己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醛糖);果糖(酮糖)。(2)寡糖(低聚糖):由2~2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水解后产生单糖。最重要的是二糖,其次是三糖。常见的二糖:乳糖、蔗糖、麦芽糖。三糖:棉子糖、

6、龙胆三糖、松三糖。(3)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失水缩合而成的高聚合体,完全水解后产生20个以上的单糖。三、糖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1.重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的分解代谢——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人和动物主要靠食物中的淀粉供给能源;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所需能源靠其自身制造的淀粉;草食性动物(牛,羊等)和某些微生物用纤维素作能源。2.起支持作用的结构物质细菌细胞壁——细菌多糖;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壳多糖;植物细胞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3.特殊生理功能物质一些特殊的复合糖和寡糖,如糖蛋白在机体免疫、细胞识别、信息传递、区分血型、器官移植等多种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糖生物学(gl

7、ycobiology)。第二节单糖的结构和性质一、单糖的物理性质1.旋光性(opticalactivity)旋光物质(旋光体):能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物质。旋光性:旋光物质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的能力称为旋光性、光学活性或旋光度。右旋性(d或+);左旋性(l或-)。产生旋光性的原因不对称分子=手性分子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配置不同,使整个分子没有对称性,从而对平面偏振光产生不同的影响。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用C*表示。C*连接的是4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