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冯友兰

ID:39056805

大小:2.05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6-24

中国现代哲学冯友兰_第1页
中国现代哲学冯友兰_第2页
中国现代哲学冯友兰_第3页
中国现代哲学冯友兰_第4页
中国现代哲学冯友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哲学冯友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中国哲学史5:冯友兰参考书目《三松堂全集》(十四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蔡仲德《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田文军《冯友兰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程伟礼《信念的旅程:冯友兰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陈战国《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单纯《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田文军《冯友兰新理学研究》,武汉出版社1990年邓联合《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陈岱孙等《冯友兰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冯钟璞编《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清华大学出版

2、社1995年胡军编《反思与境界: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生平人生风貌: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哲学家+哲学史家……可超而不可越;人格评价(大陆与海外);前后期思想(1949年);——季羡林:大节不亏,晚节善终。重要著作:1)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3)三史—《中国哲学史》(上下)《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册)(关于第七册)生平生平生平生平生平生平生平生平生平生平生平生平哲学观定义:1)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底分析、总括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之者。2

3、)哲学是对于人生底、有系统底、反思底,思想。●哲学不是“太上科学”。方法:1)科学方法,哲学有靠人之思辩→反对直观、顿悟(道理;神秘体验)2)正与负的方法:逻辑分析;遮诠、启示。旨趣:1)最哲学底哲学:拖泥带水or一片空灵……哲学的现代挑战:逻辑方法;经验验证。2)精神境界:神秘且理性;身心受用,非口耳之学(中国哲学的贡献)西方哲学:1)希腊:物理学physics;伦理学ethics;论理学logic2)现代:宇宙论theoryofworld;人生论theoryoflife;知识论theoryofknowledge.中国哲学:形式底系统与实质底系统……争论:中国哲

4、学的合法性?《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源流:1)柏拉图主义的新实在论(本体与方法)…对共相与殊相问题的偏颇之论;2)理学:程颐、朱熹……顺着讲与接着讲。方法:纯形式的逻辑分析,不涉经验内容。2)正与负的方法:逻辑分析;遮诠、启示。结构:1)四个观念或范畴—理;气;道体;大全←…四组纯形式命题2)两个世界:实际;真际。命题1:理内容:凡事物必都是什么事物,是什么事物,必都是某种事物。有某种事物,必有某种事物之所以是某种事物者。…或者:有某种事物,涵蕴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个体…→类…→理)(自洽?两个裂隙)子命题:1)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可以无某

5、种事物而有。(理:独立自存)2)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在逻辑上先某种事物而有。(理:逻辑在先)物与性:凡依照某所以然之理而成为某种事物之某,即实现某理,即有某性。…→1.个体之性无限,则所禀之理无限;2)个体属于无限的不同类,则所禀受之理无限《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太极:1)极—标准、极限;2)太极;3)多极与一极:批评“理一分殊”说。命题2:气内容:事物必都存在。存在底事物必都能存在。能存在底事物必都有其所以能存在者。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有理必有气。…或者:实际底事物,都实现某理。理不能自实现。必有存在底事物,理方能实现。事物必有其所有以能存在者

6、,方能存在。所以说:有理必有气。我们借用这一句话所要说底意思是,有实现底理,必有实现理底气。…………形式与质料质料:1)相对底料。……→纯思分析,无限抽象;2)绝对底料:气或真元之气……特点:a.无形无性;→不依任何的理…→无极b.不在时空内;c.不可思议言说d.仅依存在及动(依照)之理:自我矛盾?——批评古代之“气”观念(清浊、善恶)《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真际与实际早年:真际亦可以说是一最高类,其中包括理及实际底事物,凡可称为有者,俱属此类。理是有的,故理属于此类。实际底事物是有底,故实际底事物亦属于此类;晚年:理世界为‘真际’,器世界为‘实际’。命题4:

7、大全内容:总一切底有,谓之大全。大全就是一切底有。借用中国旧日哲学家的话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或者:所谓从全之观点看者,即我们将真际作一整个而思之。此整个即所谓全或大全。我们将一切凡可称为有者,作为一整个而思之,则即得西洋哲学中所谓宇宙之观念。在中国哲学中有时亦以天地指此观念。……(1)一切的“有”;(2)“一”与“一切”;(3)兼涵真际与实际、形上与形下。(4)其他名称:宇宙、大一、天或天地《新理学》:本体论or形上学命题3:道体内容:存在是一流行。凡存在都是事物的存在。事物的存在,是其气实现某理或某某理的流行。实际的存在是无极实现太极的流行。总所有底流

8、行,谓之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